“双减”政策之下 艺术教育成培训新热点
“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科类培训将受到更严监管。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把营业重心转向非学科类的素质教育,艺术素养类课程成为家长的新宠。那么,这是否会成为家长“鸡娃”新的赛道呢?来看记者调查。
随着“双减”意见的正式公开,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类培训被严控,这也促使校外培训机构纷纷进行转型“突围”,不少培训机构开始转向艺术素养类课程,推出涵盖戏剧、口才、美术等课程内容。
为此,记者走访了艺术类培训机构发现,在“双减”背景之下,家长们对提升孩子艺术素养的需求更高了,从钢琴、声乐、主持,再到舞蹈、形体等等,双休日孩子们在兴趣班尽情展现艺术天分,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
孩子是否喜欢?是家长们在选择报班与否的关键因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相较于学科类辅导,家长们更加重视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
艺术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通过兴趣班的课程学习,同样也需要身临其境的艺术氛围。在上海,形式多样的儿童剧演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展,让孩子们在玩乐互动之中,提高艺术素养、接受文化熏陶。
在上海保利大剧院,多媒体奇幻亲子剧《山海经鹿蜀传奇》,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前来观看。“双减”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从早教班、辅导班中走出,沉浸到剧场,这也意味着更多“新生代家庭”对于“艺术教育”理解的加深。
随着“学科类”培训的收紧,艺术教育看似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专家对此也有所担忧。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大志就提醒广大家长,注重孩子艺术素养的提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要盲目从众,有过多的攀比心理。
对此,专家还表示,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进多元素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双减”之后,孩子能够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快乐”地学习艺术,多从艺术中汲取养分,让艺术成为孩子陪伴终身发展的兴趣爱好,避免艺术教育成为下一个教育“负担”。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