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丫]:当然在这里面有一个前提,一定要研究生院级的学生,因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接受其它音乐的时候会有比较独立,比较客观,能够有比较深度的理解。 [15:49]
[主持人]:具体怎么说的,跟大家说说吧。 [15:49]
[毛丫]:去年8月份上海院和中央院一共四名学生,各出两名,都是女孩子,有一名是琵琶专业的,有一名是二胡专业的。一周之内,中间加了一个星期天,星期六我们也在上课,每天一共是8个小时的学习,同时还有这些学生晚间自己去练习。 [15:50]
[主持人]:那就很晚了,跟上班一样,8小时工作制。 [15:50]
[毛丫]:对,属于重劳动。她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很迷茫的。虽然不是古筝专业,但是大家都了解中国筝的演奏是什么氛围,猛然一接触特别茫然,特别是二胡专业的,学生说日本筝怎么要用那么大劲,从没力量,到后来把筝按过头了。 [15:50]
[主持人]:我听说从安弦开始学,是吧? [15:50]
[毛丫]:我们叫乐器调整法,他们不但学习了演奏,还学习了上弦,从最基础的指法开始,到他们自己去把弦都上好,把音都调准,不单这样,刚才我唱了吧,其实我刚才演唱的《樱花》,就是他们上课的一个内容,这些学生也是用日文的原文来唱的,无形当中她们又学了日语。 [15:50]
[毛丫]:通过上课当中把日语学会了以后,真的不单是唱歌词,我们这次3月份在回访教学当中,发现他们的日语水平提高很快。 [15:50]
[主持人]:连“你好”都会说了。 [15:50]
[毛丫]:不但“你好”,“谢谢老师,您辛苦了”。同时,他们也通过音乐文化,了解到了日本社会的制度是什么样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包括它的社会体制,法制,全都能了解。 [15:51]
[主持人]:一周时间,每天8钟头,晚上还要练,哪有时间去了解这些东西? [15:51]
[毛丫]:第一,学校给她们安排的住的地方是留学生公寓,从这个地点到学校要坐车,然后要走路。 [15:51]
[主持人]:没安排在学校里面。 [15:51]
[毛丫]:没有,日本的大学和咱们不大一样,日本大学宿舍不在学校里面,可能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盖这些楼,国土比较小。所以她们每天自己去走路,坐车怎么坐,日本的电车买票怎么买,每天在走路的过程当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日本的行迹。 [15:52]
[主持人]:他们不懂日语,怎么说呢? [15:52]
[毛丫]:日本的地图画的很清楚,到哪儿多少钱,多少车费,你把这个一点,多少车费,把钱往里一插就行了。而且还有一次,礼拜天我带她们出去转了一圈,像著名的茜草寺,东京都亭,虽然是短短的一天,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应该说都接触到了。 [15:52]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学琴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琴了,还是一个文化考察的性质。 [15:53]
[毛丫]:而且我也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我多了一个名字,我本人叫毛丫,但是我在她们游玩儿那天改名叫毛导了,因为当时下雨,我怕他们丢了,就举着红伞。毛导这个名就兴盛起来了。 [15:53]
[主持人]:去那儿学琴的咱们国家是四个人,还有韩国。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