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丫]:再一点,韩国筝跟日本筝传统的演奏形式是以弹唱为主,但是在现代的演奏形式来讲,也是光弹不唱,我们管它叫纯器乐。 [16:00]
[主持人]:我怎么觉得都向中国靠拢? [16:01]
[毛丫]:我说的三国不谋而合,我为什么这样讲,虽然我本人是中国筝的演奏者,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大家是向中国筝靠拢,为什么?因为我在写博士论证的时候发现一点,让我很惊讶,日本筝的第一台21弦筝的开发是在一百年前,1881年。 [16:01]
[主持人]:就是没有形成主流。 [16:01]
[毛丫]:对,但是它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有开发新乐器的意向了,并且已经制作出来了,制作的非常完美。 [16:01]
[主持人]:它的21弦还能演奏13弦的乐曲吗? [16:01]
[毛丫]:可以,因为它涵盖了13弦。 [16:01]
[主持人]:13弦的能弹21弦的吗? [16:01]
[毛丫]:肯定不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然而然,刚才我们说到的当代很多的研究学者,演奏家们,也注意到了,也感受到了这种共识现象的出现,所以大家会觉得在当今反而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有一个相互之间的融会贯通,相互借鉴。因为毕竟文化是不一样的,发展的道路,过程,经验都是不同的,通过这种积极的文化交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将来今后的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筝乐不是单作为某一个国家独立的,和外界没有联系的文化,不是这样的。而是作为一个全亚洲的文化,甚至说我们筝是作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一个代表,那么这三个国家能在一起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大家通过交流能够对筝乐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这是我们的课题。 [16:07]
[主持人]: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是地球村的概念了,很多民族的民族音乐基本上都成为世界音乐了,什么黑人的西哈风,那种唱法,过去的时候只是他们民族自己的唱法,现在在遥远的东方,在青少年中间很普及了,包括西方那种爵士乐,现在小资如果喝咖啡不听就喝不下去,我们的筝也要这样,不但是我们民族的,而且还得是世界的,并且由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之间的借鉴意义就更强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6:08]
[主持人]:最近我看杂志上就谈了,学科之间的相互刺激,你光弄一个东西,可能境界比较小。假如学科外的一种什么东西,刺激你,可能有所提高。 [16:08]
[毛丫]:是这样的。日本筝里面有很多的演奏方法,是咱们中国筝里面没有的,它很独特。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筝有一个手法叫托批,用大指来演奏,往手心方向,从我的角度往前谈这叫托,往后谈这叫批,中国筝的乐色很纯,很饱满。我再演示一下日本筝的托批。 [16:08]
[主持人]:这就有杂音了。 [16:08]
[毛丫]:对,您听见这拉弦声了吗,很明显吧,他觉得这个音色是很美的。所以,日本的音乐很讲究变化,就是这种微妙的音色变化,这种审美就像什么呢?好比说中国的审美是喜欢大线条,大的对比度,就像咱们欣赏花,咱们中国人喜欢从上往下看一朵大的牡丹花,觉得非常有震撼力。但是日本人,很明显在日本欣赏樱花的时候,中国人会说这一片真美,淡粉淡粉的多美,你再看日本人,都坐在树底下。为什么?日本人的审美是从下往上,就看一朵樱花。这就是中国人审美和日本人审美的不同,这就反映到它的文化当中。 [16:08]
[毛丫]:它的音色的变化会做这种音响变化,有带杂音的和不带杂音的,这种结合。它还有一个,好比说咱们中国筝也有相同的指法,把音摁上去,让音变高点,这个说法在咱们中国也有,这是阳的感觉,但是中国筝没有阴的感觉,日本筝里头有,它叫引色,把乐给引过来,引下来,很形象。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