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依法管理,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从经办文化事业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到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转到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陈俊年形象地将这种转变称作“瘦身运动”。
基于同样的改革目标,山东创造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综合执法管理模式——“临沂模式”: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打造文化行政主体,实现了由“办”向“管”、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管理社会的三个转变。
从“私房菜”到“家常菜” 成果共享为文化发展蓄能
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已经显现。层出不穷的文化精品是“私房菜”、惠及百姓的文化服务像“家常菜”,皆为全民共享,为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积蓄了巨大能量。
素有“中原汉文化坚守者、多元文化聚合体”之称的福建,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放在优先位置,已经基本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陇原大地上,《读者》、《大梦敦煌》、“农家书屋”,一款款出自于甘肃本土的文化品牌,已经成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影响和改变着当地百姓的精神生活。
有志气的宁夏人提出:“宁夏改革的步伐不能落后,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百乡千场”送戏下乡每年都超过1500场,广场演出每年都超过1200场。与此同时,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不仅在全国巡演了80场,而且演到了埃及、卡塔尔。
云南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推出了《丽水金沙》、《云南映象》、《蝴蝶之梦》、《云南的响声》等一批文艺精品,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
海南的文化改革发展则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与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二是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发展后劲足;三是形成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广西文化“走出去”特别是针对东盟的交流活动更加频繁活跃: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赴马来西亚访问演出引起轰动……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不同的发展思路、不同的人文资源、不同的基础条件,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同的舞台上各展其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壮丽景色,正越来越清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推荐阅读
钢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简称piano,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