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声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康说:“我已在华声公司工作20年,过去我一直主抓销售工作,从去年开始全面主管华声公司的业务。主管全面工作后,深刻体会到解决好新老员工的交替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现在的新员工思想意识已经完全不同了,一定要按照国家劳动法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经济利益。目前吉他市场形势非常乐观,市场没有问题,产品也没有问题,但不是说订单多了就是好事,关键是工人的管理,成本的控制,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附加值才是最重要的。”
吉他行业存在的潜在危机
中国吉他自主品牌薄弱。中国生产的吉他大多出口,而且以贴牌代加工为主,多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打造出自己的民族品牌。成民根说,“红棉吉他是中国吉他的发源地,目前广东的吉他生产企业多数是从红棉吉他厂派生出来的。”,梁泽敏说,“我从小就是在红棉吉他厂打工成长起来的,但是红棉吉他只在中国出名,再扩大一点,在东南亚有点名气,而在国际上就没有名了。中国要想在国际上打造一个吉他品牌真是太难了,需要数十年,上百年的艰苦努力。
假冒产品太多
成民根说:“现在吉他市场假冒产品太多,市场上卖的芬达吉他,相当一部分是假冒的,假芬达吉他的价格不足正品芬达吉他的一半。”
大部分是手工操作
成民根说:“中国吉他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一是大部分是手工生产,日本有的吉他厂是无人代工厂,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二是工艺落后,传统民谣吉他生产工艺是部件制成以后,先组装再油漆,而美国吉他生产是部件先油漆后组装,这是吉他生产工艺的重大改革,好处是提高了吉他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部件可以集中分层码放,大大地节约了生产用占地面积。”佛山三水区美莱迪乐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均强说:“吉他生产的流程,时间比较长,产业链的关键部分大部分由人来控制,而一线工人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这样就形成了低文化的人在生产着具有较高文化内涵产品的现状。”
外部环境压力大,招工难
何志强说:“目前中国吉他生产只限于普档吉他,据我们了解现在广东所有吉他工厂的订单已经满负荷了,但高档吉他生产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企业的成本压力过大,所有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汇率上涨了20%。招工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吉他生产基本上沿用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工人大都是80后,90后的,这些青年人进厂要求的条件越来越高:工作环境不好不做,没有机会上网不做,劳动强度太大也不做。”
税负不断增加,利润逐步减少
广州吉声琴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泽敏说:“现在中国吉他业一片兴旺,表面繁荣,但存在问题也是让人担扰的,主要是政府颁布的环保法、劳动法、消防法、工商税务、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后,税负不断增加,这样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利润不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