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生产面临转移别国的危机
黄志康说:“中国吉他行业目前的现状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而且还在不断上涨,有迹象表明,国内的一些韩国和台湾的吉他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把企业移到印尼和越南去。目前,印尼,越南等国家除了投资环境以外,其它条件都不比中国差,他们唯一不如中国的是基础条件不好,所有零部件都需要进口,而在中国,所有吉他零配件都可以买到,但如果他们逐步完善乐器配套,将会造成对中国乐器市场很大影响。”
中国吉他向中高档转移面临困难
黄志康说:“中国吉他行业多年来一直在做低档产品,在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许多企业都在力争减少低档产品的比例,增加中高档产品的比例,但目前中国吉他企业能够做中高档吉他的企业很少,市场占有率也很低,要完成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面临的技术设备人员等问题还是很多的。相反地,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他们的市场方针,是在生产中高档产品的同时,却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地去做低档产品,抢占中国的低档产品市场。”
环保政策对吉他生产的压力不断增大。黄志康说“吉他生产过程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吉他企业所在地区,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想发展,解决环保问题是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
中国吉他行业向何处去?
如何保持中国吉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居安思危,是与会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走科技进步的道路
成民根说:“中国吉他生产大部分是手工生产,中国吉他今后发展方向是要进行工艺改革,走科技进步的道路,将吉他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式过渡到技术密集型。”梁泽敏说:“中国吉他行业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团结起来,创造中国吉他自主品牌;要提高中国吉他的品牌影响力,与欧美数百年的吉他品牌去争夺市场。中国吉他企业必须大家抱团合作,中国没有著名的吉他品牌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问题。”
要认真定位
梁泽敏说“吉他生产不能贪多,什么都作,要集中精力作好一个产品,要么古典,要么民谣,要么电吉他。”
要掌握国家政策,利用社会资源。徐州大风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宝华说:“要多了解国家政策,与当地文化厅、财政厅、银行加强联系与上级领导经常沟通,利用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享受企业应当享受的优惠政策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l认真学习西方文化,聘请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徐宝华说“吉他是西方乐器,有着深厚的西方文化底蕴,要想做好吉他首先就要从西方文化入手 研究它的起源 研究它的历史 研究它的声学结构,研究它的民族风格。为此,企业要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相结合,可以适时举办一些学习班和研讨会。中国吉他制造企业缺乏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此我们要聘请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改变中国吉他行业的面貌,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