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推动高雅和古典艺术走向社会
录入时间:2012/1/30 21:2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推动高雅艺术和古典艺术走向社会
深圳特区报:十七届六中全会非常强调文化建设,中央音乐学院如何在这一大背景下有所作为?
王次炤:我们学校主要是走向社会,就是把高雅艺术走向社会、把古典艺术走向社会,另外古典艺术也不要墨守成规,所谓学院派也不能单纯地据守在象牙塔内,一定要走向社会,和社会广泛联系,和当代的文化潮流、和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活广泛联系,这一点我们一直在努力。日前,我们刚与北京市音乐园区签约——全国现在仅有三个音乐园区,另外两个分别是上海音乐园区和广东音乐园区,中央音乐学院为此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与音乐园区签约的音乐院校,我们力争为北京音乐文化产业建设作出贡献。另外,我们还与社会上的一些文化机构,包括文化部的一些所属机构,还有一些演出公司,我们都在利用我们的教学学术资源,为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文化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发展努力作出贡献。
我们同时要走出学院,放眼社会,放眼全国,甚至放眼世界。中国青年乐团于2004年参加了德国波恩举办的贝多芬音乐节,当时全世界仅选了一个青年乐团,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乐团,是由音乐节主办方全额拨款到贝多芬故乡去演奏贝多芬作品,反响非常热烈。柏林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当场就邀请我们的青年乐团第二年去柏林参加古典柏林音乐节,并参加开幕式的演出,团员们去柏林的所有食宿包括其他津贴都由音乐节主办方提供。这一礼遇,之于中国乐团在建国以来都是罕见的,表明西方国家的音乐界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充分认可并给予高度评价,当地的报纸报道都非常充分。
中央音乐学院在走向社会,在音乐艺术产业化方面已作出了一些努力。特别是现在国家形势大好,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非常重视,对文化艺术也很重视。中央音乐学院是处于文化和教育两者之间的交叉点上,既是教育单位也是文化单位,更是人才培养基地。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学校内部的资源,借助大好形势,把中央音乐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要为国家的文化艺术建设特别是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深圳特区报: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多年来对建设文化深圳大手笔投入,不遗余力,您对深圳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宝贵意见?
王次炤:深圳很有生气,欣欣向荣,它经济发展得非常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经济特区,深圳文化建设方面也有长足进步,深圳交响乐团已达到很高水准,跻身国内一流交响乐团之列。
在深圳的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尤其是在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假如有什么需要,中央音乐学院将全力支持!
我也祝愿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全国文化发展的先进城市,为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校长名片
王次炤,1949年10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主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98年起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