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晖斜照在北京长安街上,国家大剧院北门外的广场开始人头攒动。看演出的人们陆续来到,如昼华灯映着盈盈水波,一个艺术之夜便融入到了车水马龙的繁忙城市中。
早在运营之初,国家大剧院就确立了这样的核心价值理念:艺术改变生活。从2007年12月开始运营至今5年来,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和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国家大剧院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落实艺术普及教育,让高雅艺术变得触手可及。这些举措和成就,从系统、连续的艺术普及教育框架,到“演教并行,赏析并重”的艺术普及教育模式,从与重大活动配套的公共空间普及到剧院外的互动,如今已显示出让人惊叹的成效。
据统计,截至2012年9月,国家大剧院共举办公益性演出2498场,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2173场,走进大剧院接受艺术普及教育、感受艺术熏陶的观众多达228.7万人次。此外,走出剧院的各类联办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也吸引了5万家庭、15万市民参与,经常性参观及网络艺术行等活动更惠及了100多万群众。
这是一个辉煌的成就。对国家大剧院来说,5年商演3541场、售票393万张也许很亮眼,5年自制剧目28部、 13.6万人次中外艺术家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更让世界惊叹,但作为中国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其惠及民众所体现出来的“人民性”却让人有一种贴心的温暖。就像一个辉煌的侧影,常常被人忽视,却直达人心。
系统连续的艺术滋养
1800多个日夜,对每一个开展艺术普及活动的日子,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都喜欢称之为“国家大剧院与所有观众的美丽约定” 。对曾在艺术院校任职的他来说,如今在国家大剧院主管艺术普及教育工作显然有着更特别的意义。
“我们讲艺术普及教育,一方面要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高雅艺术;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降低质量,要努力推出艺术性、观赏性兼具的艺术精品,提高广大受众的欣赏水平。我们的艺术普及教育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战略举措,目的就是要让国家大剧院更好地服务人民、为提高民族素质体现出应有的功能。 ”邓一江介绍, 5年来,包括祖宾·梅塔、多赫纳伊、严良堃、郎朗、袁泉这样的艺术家、演员,以及郝维亚、卓尔·斯米尔诺夫、陈立等知名专家、学者、乐评人都曾到大剧院普及艺术。
据透露,目前国家大剧院已形成以品牌项目为主体的艺术普及教育框架,包括“周末音乐会” 、“经典艺术讲堂” 、“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 “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 、 “北京青少年艺术周”等。这些活动,与一些艺术普及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系统、连续,比如“春华秋实”集中展示艺术院校阵容、“经典艺术讲堂”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集中讲解、“周末音乐会”贯穿全年,等等。
2008年,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设想能否依托国家大剧院这个平台,联手众多音乐院团,推广普及和提高国内交响乐水平,随后便有了持续至今的“周末音乐会” 。这一档被确定以演出为主、知识介绍为辅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每周日均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准时上演,如今已成为一个稳定的音乐普及推广品牌,内容也从最初的交响乐发展到如今涵盖交响乐、民乐、歌剧、芭蕾舞音乐、管乐、合唱、室内乐、打击乐、影视音乐。2012年,除了全年50场音乐会分为“经典交响音乐赏析” 、“精彩歌剧艺术赏析” 、“中外合唱作品赏析” 、“传统民族音乐赏析” 4项内容外,活动还引入了更多的独奏。
同样创始于2008年的“春华秋实” ,则把演出、教学和普及“三位对接” ,架起了艺术教育与舞台实践的联动之桥。据邓一江介绍,具体措施就是由院校负责提供演出,国家大剧院则从时间安排、宣传包装、票务营销、教育普及、后勤服务上开展立体化营销推广。在此期间,还举办了相关艺术门类的讲座或示范讲解。
“打破围墙”形式多样
细心的人一定会注意到,每逢国家大剧院举办大型主题活动时,在国家大剧院水下廊道两侧的展厅就会有相应的展览,或者公共空间会有民乐演奏、歌剧演唱等。大家最熟悉的,也许是歌剧节、中国交响乐之春,还有五月音乐节、八月合唱节、漫步经典等; 2011年的芭蕾舞暨编舞大赛、今年的舞蹈节,也都有在剧院内外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您是否想在大师指导下亲自挑战High C音高的酣畅快感,亲自‘咏叹’一段《祝酒歌》 《今夜无人入睡》等经典唱段?您是否想与艺术家面对面,释怀潜藏心灵深处已久的歌剧情结?那么,请报名加入国家大剧院第二届歌剧节‘歌剧爱好者沙龙’吧! ” 2010年,在国家大剧院第二届歌剧节期间,一则消息让许多歌剧迷沸腾了起来。在国家大剧院的众多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中,这是其中的一段别有趣味的花絮。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大剧院同国内多个院团、学校均签订了长期合约,合作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与世界顶尖院团签订演出协议时,也都要求对方在演出之余务必拿出时间来进行普及性的演出或教育课程。维也纳爱乐乐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ABT) 、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等都曾举办过大师课或工作坊。今年歌剧节的“首席秀” 、舞蹈节期间的讲座、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时走进社区的身影,让人印象深刻。与大型主题活动配套,如今已成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的重要特色。不仅如此,连一些常规演出,国家大剧院也都安排了专门的赏析讲座。今年7月,潮剧《曹营恋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演出前夕,主创们特意为观众“预热” ,介绍潮剧的声腔、音乐、配器等欣赏知识。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