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生产,非常“6+1”?
录入时间:2012/3/17 21:4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30年 VS 300年
改革开放以前的时间等于都“白费”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才30年的时间,能用30年的时间和人家300年的时间比吗?
1948年,一位即使在革命斗争时多次转移、疏散和行军的艰难中,也不忍放弃做琴的工具和琴料的战士带着遗憾撒手人寰,弥留之际他嘱咐自己的战友:“北平解放后,一定要办起我们自己的乐器厂,如果我死了,你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把这个事业坚持下去,如果可能的话,将来你们要努力把全国所需要的乐器都生产出来……”这是时任华北人民文工团副团长的张贞黻临终时留下的最后遗言。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一把刨子、一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那位铭记战友重托的红军战士陈艾生,为实现张贞黻创办乐器工厂的遗愿,四处奔走,多方求助。
1949年6月1日,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前,中国钢琴制造业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人民艺术服务社”正式建立。
1950年初,华北人民文工团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当时清产核资的1570万元作为投资,再由新中国供销社投入1570万元,双方各出50%,工厂更名为“新中国乐器工厂”。从此,有了中国第一家乐器厂;从此,每天这里都传出乐器生产机器转动的声音;从此,这里生产出的钢琴等乐器渐渐远销世界各地;从此,有了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乐器制造商共同续写中国乐器生产的故事。
1950年,“新中国乐器工厂”自主研制了新中国第一架立式钢琴。
……
60年后的今天,据中国乐器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乐器制造厂家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93家,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34.24亿元,同比增长19.40%,工业总产值(现价)238.76亿元,同比增长19.04%,出口交货值83.24亿元,同比增长25.55%。我国乐器制造厂家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据最新出版的美国《音乐贸易》杂志2011年第12期公布的2010年全球乐器与音响制品行业225强榜单中,中国的销售收入位列第四。2010年全球乐器与音响制品行业225强榜单中,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中国企业共有38家,其中中国大陆23家。
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2011年中国乐器进出口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乐器出口金额16.24亿美元,同比增长18.76%。
2011年中国共向全世界18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乐器,占全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82.22%。
仅就钢琴而言,2011年出口立式与三角钢琴共计56763架,其中立式钢琴50007架,出口88个国家和地区,三角钢琴6756架,出口到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是我国的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集团)。
……
“钢琴是从欧洲发展过来的,它的产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咱们的钢琴生产才有多少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前的时间等于都‘白费’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才30年的时间,能用30年的时间和人家300年的时间比吗?那就有点不公道了。我们才走了30年历史就到这个程度了,我觉得虽然咱们不能自我满足、自我欣赏,但在承认我们的差距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的成长,毕竟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时间还很短。”丰元凯不无激动地说。
30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丰元凯看来是惊人的,更是值得肯定的。在他眼中,即便我们的乐器制造业也像其他许多门类制造业一样,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做着低附加值的工作,承受着被许多人指称“世界加工厂”带有贬义之名,但比起中国乐器行业对世界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否认中国的乐器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我这么说不带有任何吹嘘和夸奖,因为中国乐器推动了世界音乐的发展。”
“乐器行业和高新技术不完全一样,它是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技术的一种结合。而且乐器又是一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品。制造乐器的人,既要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得懂文艺,需要一种综合的能力才能实现,所以做乐器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使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还有很多有关乐器制造没有攻克的领域。”18岁就成为一名乐器生产工人的丰元凯对乐器制造的难度感触颇深。
“乐器行业非常偏,既有材料加工,又有材料学、声学,又有舞台艺术,乐器行业虽然是小行业,但反映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涉及的科学面很宽,不可能短期内就能有很大的提高。”曾泽民说。
以“乐器之王”钢琴为例,丰元凯说,在过去乐器都是仅供贵族把玩的。钢琴在欧洲发展300多年历史上,最初生产量很小,每年也就是几十台、上百台琴。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钢琴最初都是贵族拥有和使用。“应该说,世界钢琴的进步是从日本开始的,是日本把钢琴这种贵族使用的乐器变成大众化使用的普及的乐器。钢琴大众化是靠二战以后日本生产的雅马哈、卡瓦依等品牌钢琴而成为现实的。二战以后,日本许多过去的军工厂、兵工厂因为不允许再生产制造武器等军用产品了,就改生产民用产品,生产钢琴。大约1962年最高时日本一年可生产钢琴30多万架。这是一个转折点。”丰元凯介绍,继日本完成这次转折之后,另一个转折点就是中国完成的。上世纪70至80年代以后,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开始实行技术转移。其中许多就转移到中国来了。据丰元凯介绍,现在所有的外国知名品牌,在中国几乎都有生产。“例如高端管乐器产品,现在1/3都是在中国生产,普及的更不用说了。乐器虽然很难做,技术含量比较高,但是在中国,乐器生产甚至在农村都是遍地开花,许多农民都在制造乐器。现在的江苏泰兴,一年生产四五十万把琴。不用别的,一个竖笛,十块钱,一个口琴两块钱,在外国根本生产不了。大量的中低档乐器出口,大大降低了世界人民学习乐器的门槛,满足了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及音乐的需要,解决了世界一些中下层人群使用乐器的问题。如果都如世界知名品牌那样价格昂贵,太多人买不起乐器,音乐也就难以普及。”
丰元凯还强调,从宏观来讲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提高包含很多因素,但艺术素质很重要,音乐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的提高和这个国家的音乐素质密切相关。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凡是懂音乐或喜欢艺术的人,他们的修养涵养相对会高一些,犯罪率相对会低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为世界提供大量乐器这种音乐的重要载体,对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也功不可没。
“作为专业的音乐学院,就我们学院使用的钢琴来说,无论是专业课室里的练习琴,还是所有演奏厅里的演奏琴,一架国产钢琴也没有。国产琴一般达不到专业用琴的要求。试唱、练耳,和一般的伴奏合奏用的钢琴相对档次低一些,一般是立式的,有合资的,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大致是这样一种配置。”这是记者从中央音乐学院乐器中心主任赵东升那里了解到的学院用琴情况。
当我们每年大量输出乐器,满足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音乐普及学习的需要,我们自己专业教学用琴却必须借助外国品牌的产品。
30年与300年之间的距离,有时被我们拉得很近,有时又把我们隔出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