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业界博览 >> 乐器生产,非常“6+1”?

乐器生产,非常“6+1”?
录入时间:2012/3/17 21:4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中国制造VS中国创造,生产大国VS生产强国

  “十个人,每天都满头大汗地在做,一刀一刀抠出来的,他们把全身的东西都注入琴中了,能不把文化的东西灌注进去吗?”

  中国乐器协会2011年中国乐器行业年度报告显示,入世10年,中国不仅是钢琴、提琴、西管乐器、吉他、手风琴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且从2008年起跻身为世界乐器第一出口大国,向世界18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乐器,占全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82.22%。

  “出口产品中,我们的自主品牌比例很小,应该是不超过20%,大部分是用别人的牌子做贴牌加工的产品。”曾泽民说。

  这个比例,让此前关于中国乐器生产与出口的诸多领先数字显得有些失色甚至沉重。

  关于中国乐器生产企业整体状况,曾泽民介绍说,从数量上,虽然工商部门没有严格统计我国乐器制造厂家,但一般来说包括193家行业规模在内,目前已有5000多家,实际上还有很多没有注册的,甚至存在许多个体户。从结构上,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国外资金的进入,包括国外乐器的介入,乐器行业从原来计划经济的小规模、多品种的生产加工,逐渐呈现三足鼎立的基本结构。一部分是国有企业,虽然数量较少,但是规模比较大,如北京的星海集团、广州的珠江集团、广州红棉吉他有限公司,包括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还有大部分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营业额在2000万到1个亿左右。行业分十几个,钢琴、西管乐器、民族乐器、打击乐器、提琴、吉他、手风琴、口琴、口风琴,还有一大类是电声乐器。现在电声乐器占整个乐器比重越来越高,接近40%,这几类企业中,国有企业是以生产钢琴为主,还有民族乐器、吉他和传统乐器,而电声乐器和其他乐器以民营企业生产为主。第三部分是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从结构类型上看,这些企业的自有品牌很多,国内仅钢琴品牌有将近200个,但现在是发展阶段,实际上站得住的自有品牌并不多。

  “咱们的加工优势还是比较突出,员工的劳动力成本和材料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设备改造等,使我们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加工能力。”曾泽民如是肯定乐器制造业的优势。

  然而,如果从“6+1”理论的角度而言,无论这种优势如何突出,似乎都只能让我们的乐器制造在“1”中打转,都要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最低端中紧盯那“1美元”,与那“9美元”擦肩而过。

  郎咸平说要在“6”上下功夫。

  面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以及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CPI指数上升等现状,乐器依靠原有的资源优势,以粗放式经济模式生产低价普及型乐器已不合时宜,必须加快转变经济方式是最为直接的要求。加强技术提升,着力品牌建设也是最直白的改善途径。

  众所周知,德国的施坦威钢琴素有“世界上最好的钢琴”之称,“世界级的大师只用施坦威钢琴,世界级演奏厅内只摆放施坦威钢琴”的说法也似乎是业内的一种普遍共识。

  “他在做外观,一个没油漆之前的木壳,手里拿着一个类似剐脸刀的那种剐刨子,剐一下,用手摸一下,找那种感觉。我走过去,用手摸一下后对他说:‘非常棒了!’结果他却回答:‘这个啊,早着呢!’这就是人家对钢琴制作的标准啊!”2004年至2006年曾连续3年赴德国施坦威钢琴公司技术研修的赵东升,向记者讲起他在德国施坦威钢琴生产厂的经历时,言语中无时不透着一种感佩。他不时感慨,施坦威钢琴之所以能够被公认为世界顶尖,关键在于他们的钢琴生产不是一种简单的生产制造,而是一种艺术创作,是将一种理念与文化灌注琴中。他介绍说,施坦威琴不是一个人在做,而是要么家族传承,要么是视做琴为终生事业的一个团队。“十个人,每天都满头大汗地在做,一刀一刀抠出来的,他们把全身的东西都注入琴中了,能不把文化的东西灌注进去吗?”

  赵东升说:“好琴的生产是把一些理念的东西做进去,而我们的琴就是一种组装,什么理念也没有。形成不了一种文化的东西渗透到琴中,这东西就好不了。”

  以一些世界名牌为例,赵东升认为世界上有些知名品牌的钢琴,它们虽然也有立式琴和三角琴,但它们永远很难成为专业人士很喜欢的琴,因为它们采用的是机械化非常强的一般的工厂式流水线生产模式。“它们的生产车间有时都看不到人,你都得走黄线,不然容易被机器撞到。一个工人通过机器控制很大一个区域。这种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虽然很干净很规矩,但是没有一种文化在里面。大家怎么用这个琴都觉得太平淡了,没有那种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与欧洲具有文化内涵的琴没法比。而我们现在正在学的就是这样的标准化生产的路线。”

  施坦威钢琴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郎朗(Lang Lang)、艾塞克斯(Essex)两个品牌钢琴,据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介绍,这两个品牌的钢琴都由施坦威设计,以OEM的形式在国内生产。在采访中,施坦威公司表示,施坦威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施坦威致力于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不同价格区间的最佳选择,期望能获得稳定的快速增长,并为各机构及私人客户提供专业、周到的技术服务与支持。”

  从施坦威针对不同层次目标客户群形成的品牌金字塔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

  “全中国造钢琴的厂家和钢琴的品牌也成为世界之最了。据我所知,中国有工商注册的,所谓的钢琴制造厂家有300个上下,还有一些在乡镇里没有注册的。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个品牌好像谁也讲不清楚,因为品牌太多了。现在人类从古至今所有大的音乐家的名字大概在中国的钢琴品牌上都出现了。”这是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对国产钢琴发出的感叹。

  “其实音质、音色上,我们的琴有的做得也不错,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没办法,大家都迷信洋品牌,达芬奇家具就是个例子。其实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乐器品牌国内全有合作厂家,很可能买回来的琴就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王世杰说。

  也许有时,我们也需要培养一种相信的力量。

  据了解,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的中国乐器龙头企业珠江集团,以及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即将上市。这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种提醒,“1”并不是我们的宿命。

  (本文资料图片为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