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琴第一人刘长伟:古琴艺术的热心传播者
录入时间:2012/3/30 18:4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琴埙合奏
元真琴音动古城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明清以来,这里一直就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胜古迹遍布全城,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诗词、书法、绘画、围棋、武术等传统文化项目,至今繁盛、奇葩绽放,有的尚独领风骚。唯有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的古琴艺术,长久以来却一直沉寂无闻。
刘长伟自感作为年轻一代的古城人有责任。经数年筹划,得到了诸多琴界师友的鼎力支持,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开辟一隅“钟期之地”,创立琴社,并制定了“雅乐会友、诚结知音、弘扬琴道、返璞归真”的琴社宗旨。2004年5月,元真琴社正式成立,结束“保定无古琴组织”、“保定无琴人”的历史。
2004年8月,刘长伟第一次以保定元真琴社的名义赴北京参加“2004年全国首届古琴邀请赛”,并荣获“青年非职业组演奏奖”。这是保定市有史以来首次有琴人参加全国性的古琴赛事并获得的最高奖项。当年,琴社琴生宋博媛代表河北大学赴韩国参加音乐艺术交流活动,期间演奏了《酒狂》、《关山月》等琴曲,也大获成功。
为让社会了解元真琴社,也为了让社会了解古琴艺术,刘长伟决定在2005年元旦举行该社成立以来的首次雅集活动,来自全市各个行业的十数名琴友欢聚一堂,交流琴艺,喜迎乙酉新春来临。刘长伟为大家弹奏《平沙落雁》、《欸乃》、《梅花三弄》等数首琴曲,将雅集活动推向高潮。
琴社成立至今,已有成员二百余人。琴社成员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文化素质及个人修养普遍良好,大家为古琴艺术走到一起来,受业问疑,切磋技艺,互相观摩,这是一个和谐友善的艺术团体。
元真琴社,是切磋琴艺、弘扬传统文化艺苑,更是培育新人的苗圃。2006年元真琴社的琴生崔恒,在刘长伟的精心辅导下,以专业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成为全省首次考入国家级最高音乐学府——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学员。
青年古琴演奏家魏胜宝,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大学期间曾慕名到元真琴社学习,得到刘长伟社长的悉心指导,研习古琴艺术,又经其推荐,拜投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国古琴学会秘书长张子盛先生为师。现为中国古琴学会师资培训部教师、天津七弦琴院教师、河北清霖琴馆馆长。但每每回忆往事,他都会发于肺腑地说:“我的起步在保定元真琴社。我永远感念我的启蒙恩师”。
和谐天下抚古琴
刘长伟以传承古琴艺术为己任。2005年9月,刘长伟应邀赶赴正定文庙,参加河北省建国以来首次民间文化团体组织的“祭孔”活动。在活动仪式上,大家以汉服装束、雅乐合奏的形式纪念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诞辰2556周年。刘长伟此行可谓是保定市文化界人士参加省内民间“祭孔”活动的开端。 10月,为庆祝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代表作”两周年,应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之邀,保定元真琴社琴友一行五人,在河北大学举行古琴专题讲座及演奏活动,受到热烈欢迎。
2006年10月3日,琴社联合土风斋埙馆乐友一行20余人,为弘扬尧文化,在尧帝的故乡保定的植物园尧亭举行琴埙雅集活动,参观群众达数百人。民风古朴的保定市民首次领略到这难得的天籁之音,正所谓“大味必淡,大音必希”。
2006年中秋,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文化保定”的号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保定城隍庙大殿内,举办一场题为“琴埙雅奏城隍庙”的“中秋雅集”活动。这是该市历史上首次有组织、有规模的面向公众展示的琴埙雅集活动。市内各界人士近二百人到场观看了此次活动,颇具影响。
2007年4月,应华北电力大学邀请,琴社琴友一行十数人,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古琴专题文化系列讲座及演奏活动,很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很多涉及推广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刘长伟经常应邀当场抚琴,无偿地友情支持活动开展。抚琴之前,他必定沐手焚香、整饬衣巾,正襟危坐在琴案前,屏息静气,静下心来,然后奏上一曲,或《梅花三弄》、《醉渔唱晚》或《平沙落雁》、《良宵引》、《忆故人》……你听他演奏的《流水》,轻灵优美的旋律从手指上、琴弦下流淌而出。如泻玉涌珠,似狂草泼墨。全曲9段,从缓慢的散板、清澈的泛音到疾速的滚拂,表现了从滴滴山泉,淙淙泉水,涓涓细流,潺潺溪水,到滔滔江河、滚滚洪流,一泻千里,直至汇入浩瀚大海的不同景象,将水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刘长伟经常代表保定琴界琴友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及其他省市进行古琴演奏和琴艺交流活动,多种报刊登载了关于他与古琴艺术的文字、图片报道。面对诸多称赞,年轻的刘长伟总是虚怀若谷,他答曰:”吾有三宝,持而恒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话,听后让人敬畏。(完)
中国新闻网 作者:高欣华 郑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