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乐理 > 资讯中心 > 天天新知识 > 百年奏鸣——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三)

百年奏鸣——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三)

分享到 |
日期:2012-3-4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s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关键语: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近现代音乐史   内容摘要:本文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文化属性、历史分期、形态特征、研究对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近现代音乐历史的研究,应当从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的“断代史”研究入手。在研究方法上应当“由大而小”、“由泛而专”。指出: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如果一味地与宏观的“大历史学”、“大史学界”的研究保持一致的话,研究活动本身就会脱离于音乐艺术的本体属性和社会音乐生活的实际。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提出:1、应当改变过去“大而全”的传统学科思维,“收窄”战线,把着力点放在做“主流”的音乐创作、主流音乐家的研究上面。2、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应当把宏观的近现代中国音乐的诸多问题做体系化、门类化、具体化的处理。3、把一些交叉性的“问题史”、“门类史”拿出来,借助其他兄弟学科的知识攻关。……   我们已经走过了20世纪,我们正在造就21世纪中国音乐的新历史,我们还在书写着数千年以来中国音乐的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面对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应当怎样落下这沉重的笔触?这是一个横

  20世纪中国音乐的形态特征问题

  整个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的外部形态特征,呈现为欧洲18至19世纪古典奏鸣曲的典型形态结构。

  第一个时段(1900——1935)为整部“百年奏鸣”的“呈示部”。

  “呈示部”是一个由两个“副部”组成的“双副部”的结构。

  “主部主题”就是在20世纪初叶形成的“为启蒙”的主流音乐批评观念。“为启蒙”这个主题之所以成为20世纪“百年奏鸣”的“主部主题”,就是因为“启蒙”问题,是早在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就已经被当时中国的思想精英确立起来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的确立不是偶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中国的思想精英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文化体制。从意识到“器物”制造能力的不足,深入到制造能力背后的文化体制,再深入到基础的教育体制。认为解决文化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启蒙”国民精神。“启蒙”精神的核心,就在于革新教育。于是,革新教育体制(“新学”)的工程,就浮出“水面”。大家普遍地意识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新型教育体制中的一个基本“元素”就是音乐。在这一条途径被发现出来之后,音乐艺术立刻就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启蒙”运动的有效途径。“启蒙”也就成为20世纪中国音乐百年奏鸣的“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确立的同时,也就同时确立了两个“副部主题”。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其中的“第一副部主题”,就是在20世纪初叶形成的“为救亡”的主流音乐批评观念。民族存亡问题,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就是中华民族时刻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救亡”就是运用一系列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手段,对外来侵略进行抵抗,以此挽救民族的命运。“为救亡”这个“副部主题”的确立,就是对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至高无上的政治功利要求。整个20世纪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道路向我们表明:音乐艺术以自己尚显孱弱的身躯,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个历史使命;用自己尚显稚嫩的笔触,大气磅礴地谱写了20世纪的辉煌交响。

  其中的“第二副部主题”,就是在20世纪初叶形成的“为艺术”的主流音乐批评观念。“为艺术”就是音乐艺术除了她的社会使命之外,还应当担当艺术自身发展的使命。因为音乐艺术这匹“马儿”在努力“向前奔跑”的同时,还需要“吃草”,还需要艺术自身的“自恰”。这就是“第二副部主题”出现的历史必然。“为艺术”这个“主题”在20世纪初叶初露端倪的时候,还十分的“虚弱”,在此后的成长历史过程中,一直未能获得大多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即便如此,“为艺术”这个“主题”仍然以自己卓有成效的“呈示”、“展开”、“发展”,与另外两个“主题”相互“斗争”而发展、相互“矛盾”而存在。在矛盾的“冲突”中壮大了自己,在三者互动的进程中,为另外两个“主题”的“展开”与“发展”提供艺术能量。

  第二个时段(1935——1976)为整部“百年奏鸣”的“展开部”。

  在长大的四十余年的“展开部”中,20世纪中国音乐的这部“奏鸣曲”基本上是在“主部主题”和“第一副部主题”之间“展开”的。

  焕发民众精神、革新文化传统、建立新型教育,这个“为启蒙”的“主题”,成为近现代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个最强音。“为启蒙”这个“主部主题”在20世纪初叶“呈示”出来之后,整个中国社会的精神为之一振,整个中国音乐文化体系也随之焕然一新。在随后的“展开”的过程中,这个“主题”也一直居于核心的地位。

  动员民众力量、驱逐外来入侵、建立革命政权,这个“为救亡”的“主题”,成为近现代中国音乐历史上的另一个最强音。“为救亡”这个“副部主题”在20世纪的初叶,与“为启蒙”这个“主部主题”同时“呈示”出来之后,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基本上被高度有效地利用着。音乐艺术更是担当着时代精神的承担者、民族凝聚力的呼唤者的重要社会政治使命。建国以后,“为救亡”这个“副部主题”的精神内涵仍然保持着,音乐艺术也仍然高度有效地为社会各项政治任务服务着。在整个“展开部”中,“救亡”“主题”一方面从“启蒙”“主题”中汲取文化能量,另一方面从“艺术”“主题”中汲取艺术能量。通过这种“双向”汲取,这个“主题”逐渐成为整个“展开部”的中心,另外两个主题逐渐居于从属的地位。

  遵循艺术法则、探究音乐美感、满足审美心理,这个“为艺术”的“主题”,虽然一直是柔弱的,但是它也一直伴随着20世纪中国音乐的进程。由于前两个“主题”借着社会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威严与能量,把“为艺术”这个“主题”“挤兑”到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上去(被“边缘化”了)。但是,这个“第二副部主题”没有引退、更没有消亡。它仍然忠实地承担着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为前两个“主题”的辉煌“展开”,提供艺术法则与技能的支持。

  第三个时段(1976——1989)为整部“百年奏鸣”的“再现部”。

  伴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20世纪中国音乐的“百年奏鸣”进入到“再现部”。所谓的“再现”,就是以往各个“主题”在更高程度上的再度非完全“再现”。

  在“再现部”正式到来之前,有一个“属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是:1976——1979。

  在中国音乐界,真正进入到“思想解放”状态的时间是1979年以后。中国当代音乐艺术就是在这个短短的十年之内,完成了一次辉煌的“再现”。“呈示部”中的三个“主题”,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短暂而缩小了“再现”的规模。三个“主题”从文化内涵、外在形态等方面,都完成了一次超越,一次对“呈示部”的超越。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为艺术”这个“第二副部主题”。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一谈到“为艺术”,立刻就会招徕“为艺术而艺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个人主义”的“帽子”。在新时期这个“再现部”里,虽然这种批判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但是已经不成气候了。音乐家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谈“为艺术”这个“主题”,更可以“为艺术”而创作、表演。20世纪中国音乐在这个“再现部”中再度“奏鸣”,三个“主题”各自按照自身的规律获得了自足性的“再现”。

  三个“主题”在“再现部”中的另一个展示特点就是:“调性回归”,即两个“副部主题”的“调性”往“主部主题”的“调性”方面“回归”。“为救亡”、“为艺术”这两个“副部主题”在新时期依次具体表现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与“艺术自律论”。“为启蒙”这个“主部主题”在新时期具体表现为:“思想解放”、“主体意识的崛起”。本质上看两个“副部主题”都是“主部主题”的外在化。因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与“艺术自律论”的目的都在于“思想解放”、“主体意识的崛起”。所以,在“呈示部”、“展开部”中三者体现出来的高度“矛盾性”,在这里消解了、统一了。

  “后新时期”(1989——2000)是整部“百年奏鸣”宏大的“展开性”的“尾声”。

  在这个长大的“尾声”中,前90年的各种“主题”被“并置”在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上面。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些“主题”已经不再是时代音乐的主导力量,而是时代多元音乐文化图景中的一元。20世纪中国音乐的历史,就是在这种“开放”性的尾声中落下帷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壮族歌圩2012-3-2
  • 山花儿2012-3-2
  • 嘹歌2012-3-2
  • 壮族排歌2012-3-1
  • 彝族民歌2012-2-29
  • 青浦田山歌2012-2-28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