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青年古琴演奏家李孟洁:蜀山新韵醉琴歌

青年古琴演奏家李孟洁:蜀山新韵醉琴歌
录入时间:2012/3/8 11:5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华音:众多人对于古琴的印象大部分也许来源于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经典典故,在您教授学生时,尤其是小孩子时,您当然也会引用这段典故吧?我们想了解到,还有怎么样的方式能让这些刚刚对古琴抱有一点点兴趣的爱好者们,继而加大于对古琴艺术的欣赏与热爱呢?当前,很多月消费额很高的年轻人总是喜欢购买名牌衣服、手机、香包等奢饰品,而恰恰有了这样的经济条件,您觉得为什么他们投入到学习传统文化领域的人少之又少呢?笔者思考,长此以往,我们的传统文化、国乐艺术与大众产生的脱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受关于,仅仅靠着音乐学院专业师生区区几百人来弘扬,根本是无法将其传承下去的,笔者认为对于每一位从事国乐艺术的学生、工作者甚至热爱国乐文化的人士,都应当建立起这样紧迫的使命与责任感,共同来举起传承国乐文化的大旗,您认为是这样的吗?在您的了解中,真正有这样使命与责任感的国乐文化从事者又有多少呢?

  李孟洁:我在教授小朋友学习的时候,很少引用典故,我更多的是告诉他们我自己学琴的经历,用我当年的感受来引导他们,告诉他们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其次,小朋友年龄太小,“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样的典故他们不一定明白,我需要跟他们讲述更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小孩因其年龄的不同对乐器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我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传授贴近生活并且他们所熟知的内容,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乐器的理解。

  我认为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目前真正喜欢并学习古琴的人还是以成人居多,因为他们有主观的意愿,有经济基础,而且有时间有精力,而现在的小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学琴。老师在平日除了课上的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的引导,来加深学习者的兴趣,组织学生去观看画展,听传统美学的课等,从他们不同的关注点来切入,引导他们的兴趣,比如有学生喜欢古琴的样式,老师就可以带他去参观古琴的制作来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单单从技术上引导相比这样会更开阔一些,也更容易被接受,继而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加大他们对古琴艺术的欣赏与热爱。

  投入到学习传统文化领域的人少之又少的原因是因为无论你拥有多大的热爱,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漫长而疲惫的事情,其需要花费金钱、花费时间、花费精力,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去欣赏古曲而不愿意去到现场去听,或是愿意花钱去听一场音乐会而不愿意花同等的钱去学一堂课,他们更愿意做一些轻松的事情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艺术在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分量,是必须继承与传承的。现如今很少有人去喜欢、去欣赏古曲,是因为当西方音乐传播进来的时候,受到了广泛地追捧,而致使传统音乐流失了,就像现在许多人知道七声音阶,但却很少人知道五声音阶,而五声音阶恰恰是汉族的正统音阶。另外,现在很多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都是十二平均律,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音乐艺术流失了许多珍贵的内涵。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拾传统文化。中国音乐学院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与贡献,其开设了“江南丝竹”与“福建南音”等这样的课程,目的也是为了拾回传统文化、传统音乐。

  我觉得只要是一名中国人,就应有这样的责任感,作为一名中国人来学中国的乐器就要将它发扬光大。除了需要众多演奏家到各地演讲、授课与传播之外,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教导,也要多涉及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以此为媒介传播给他们的父母与亲朋好友。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承。我相信,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这样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