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古琴演奏家李孟洁:蜀山新韵醉琴歌
录入时间:2012/3/8 11:5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华音:让我们继续上一个问题,即使有肩负起使命与责任感,且从事于演奏、教学等工作的业内人士,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退缩了不少,笔者也了解到,做这项普及、传承、推广的工作,一次两次都愿意,但时间久了,没有人会来为此买单,所以至于与这样的工作则大多都早早搁浅、夭折,如果换做是您,请您真实的告诉我们,您会一如既往的付出吗?社会的有关部门也许看到了这一点,号召一些所谓著名的音乐家做一些类似于笔者提到的工作,但笔者毫不留情面的评论这些很大程度都是作秀、摆样子,又有多少义无反顾的付出呢,对于这些“表面事儿”,“样子活”,您也应当深有感触吧?您认为我们现在的文化氛围是真正的浓烈吗?就拿古琴演奏专业来说,为什么音乐学院所毕业的学生可选择的工作越来越少呢?难道莫非社会为传统文化适当的开辟几个工作单位就这么费劲吗?笔者认为形式主义愈演愈烈,不仅将在一定程度上扼杀更多的人才,日久了更会阻碍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您认为对吗?
李孟洁:我会一如既往地付出,将古琴艺术广泛传播并发扬光大。我刚从学校毕业迈入社会,刚刚摆脱了学生的身份,并作为独立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的时候,我发现我在学校里的想法与我在社会闯荡后的想法完全是两码事情。因此,以后只要有普及、传承、推广古琴艺术的活动我就会坚持参加。
谈及有些音乐家对音乐采取“表面事儿”、“样子活”的态度,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但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音乐家,为了音乐的发展而义无反顾地付出,这种付出并不一定是大场面上的工作,在一些小细节上也能传播古琴文化。
在我看来,当下社会的文化氛围并不浓烈,而有些评论说现在的文化氛围很浓烈,我倒要反问什么是浓烈?这不能仅仅从程度上来说,有这样的氛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浓烈的氛围则需要社会、演奏者、大众共同努力慢慢地培养的。
社会为传统文化开辟工作单位是一个好的方式,而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真正应该改变的是学生本身,在找工作时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很重要,音乐学院学生工作的选择面变得越来越窄,原因也是源于他们学习的东西太单一,包括学校提供的与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都太单一,以致于有很好的工作摆在他们面前,也不能很好地胜任,因此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身要起到积极的作用。
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人才,但是是否会阻碍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长足的考虑。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她们的工作是有保证的,比普通大学的学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