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大音传人”石刻
卢邦社说,做音乐石刻园并不是一时冲动,更多的是出于对庐山发自内心的爱。“不敢奢求你心中有我/但愿你心中有庐山/有庐山就有我/我在为你唱情歌/五老峰前花千朵/我在为你唱情歌/天合谷里泉水泪落/蜂飞蝶舞香满山坡/一曲恋歌永不落……”爱好作词的卢邦社,专门写了这首赞颂庐山的恋歌。
卢邦社出生在鄱阳湖边。当年,在一栋四面土墙未封顶的破房子里,父亲一手带大了卢邦社他们兄弟七个。因为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卢邦社才有机会到南京读书,自己的人生也得以改写。后来,他自己做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又给了他更大的发展空间,时代进步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庐山音乐石刻园项目由此应运而生,也圆了卢邦社感恩时代、回报社会的心愿。
在卢邦社的影响和带领下,他的身边很快聚拢了一个智囊团,纷纷为石刻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奔走呼吁。经过几年的筹备,音乐石刻园一期工程已完工,在石刻园的岩石上镌刻了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词作家陈晓光题写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江山”,中国音协第七届主席、作曲家赵季平题写的“奏响黄钟大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作曲家徐沛东题写的“爱我中华”,《新闻联播》开播曲作者、中国音协副主席、作曲家孟卫东题写的“同一首歌”,以及孙慎、吴祖强、严良堃、吕其明、乔羽、阎肃、傅庚辰、杜鸣心、王立平、唐诃、吕远、羊鸣、谷建芬、洪源、张藜、郑小瑛、卞祖善、李光羲、胡松华、刘淑芳、叶佩英、李幼容、闵惠芬、何占豪、陈钢、刘秉义、张胚基、邓玉华、杨洪基、关牧村、蒋大为等百位音乐名家亲笔题书的代表作或题词,成为庐山景区上一道闪耀着人文光彩的风景线。
幕后:谁做都会摆不平,但我不怕挨骂
沈尊光说自己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工作30余年,退休后扎扎实实地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受中国音乐家协会委托,担任新版《中国音乐家名录》执行主编,该名录收入1.4万余名中国音乐家的基本资料和代表作,成为向中国音协成立60周年的献礼之作;第二是出任《中国乐坛》杂志社社长,发挥自己的余热;第三就是参与庐山主旋律音乐石刻园项目,这也是最让他牵挂的事。
沈尊光坦陈:“音乐是世界语言,可以跨越种族、语言,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中华民族是礼乐之邦,孔子2000多年前就开设音乐课程,弟子听完韶乐之后曾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对人的感染。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雄辩地证明音乐就是力量,它能使人们崇高起来。今天我更坚信能歌善舞的中华民族是聪明的、不可战胜的,这也是我参与音乐石刻项目的出发点。”
作为音乐石刻项目的总策划,沈尊光充分利用他对中国音乐历史和现状的熟知度,邀请知名音乐家参与,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担任《中国音乐家名录》执行主编的沈尊光对近百年来中国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十分熟悉,但数百首主旋律名作究竟镌刻哪些就产生了取舍的标准问题。为此他们几经商定,决定以“中华音乐百年百首主旋律歌曲”为标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传唱至今人们耳熟能详、民族的主旋律音乐为主线,最终从上千首歌曲中精心遴选了110首。
即使对这百余首歌曲,沈尊光也慎而又慎地听取了不少音乐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其中包括中央民族大学资深音乐家吕绍恩教授、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学家冯光钰和中央音乐学院梁茂春教授等,他们对曲目是否为主旋律歌曲以及其在中国音乐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力,都进行了一一评估。有朋友曾如此劝说沈尊光:“这事难度太大,谁来做都摆不平,都得挨骂。”沈尊光回应道:“挨骂倒不怕,但要对得起音乐家,对得起后人。”
对于工作开展初期的困难,沈尊光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他看来,部分音乐家之所以有顾虑,问题还是出在观念上:认为把自己的名字、作品刻在石头上就是“不朽”,那怎么行?这正说明一些音乐家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风格。“通过反复工作,使他们明白了音乐石刻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宣扬个人的艺术成就,更多的是作为反映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来呈现,道理讲通之后,很多音乐家在心理上就能过那道坎了。”沈尊光说。
在庐山主旋律音乐石刻项目推进过程中,沈尊光被众多老音乐家虚怀若谷、支持民族音乐发展的热情感染着,而邀请这些老前辈题词的感人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对于已故音乐家吕骥、刘天华、郑律成、王洛宾、曹火星、李焕之、王莘、王酩等,沈尊光通过联系他们的子女,或通过与相关单位联系等方式,得到了他们的手迹题词。经江西省音协名誉主席、钢琴家、原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李坚及热心老歌手陆光标多番约请,终于得到了98岁的指挥家马革顺、96岁的作曲家孟波、95岁的声乐教授周小燕,以及同样90多岁高龄的作曲家朱践耳、笛子演奏家陆春龄等的亲笔题书,可谓弥足珍贵。
2010年10月23日,沈尊光的老朋友、身患脑梗塞的民歌演唱家郭颂,在轮椅上手执毛笔写下“乌苏里船歌千秋传唱”9个大字,并深情地对沈尊光说:“你如果再不来,就看不到我了,能为传承音乐做点事我格外地高兴!”
被誉为歌坛书法家、现已八十高龄的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当年曾因演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而为人熟知,当他被约请题书时颇为兴奋,饶有兴致地写出了多首有关弘扬民族艺术的诗词。
2010年12月18日,沈尊光专程来到北京崇文门西小街,拜访了歌曲《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即张光年,已故)的夫人黄叶绿。当时,黄叶绿卧病在床,沈尊光与从加拿大回国探望母亲黄叶绿的张平戈不期而遇。沈尊光说明来意并恳请他帮忙查找他父亲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手迹,张平戈将光未然1991年12月抄录的《黄河颂》全篇大段歌词手书原件相赠,让沈尊光大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