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尽管政府是投入主体,但如果单一依靠财政资金,对很多地方而言,就会制约建设的脚步。鄞州区在确立政府投入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两年来让财政资金带动社会力量,以1∶10的比例投入文化设施、1∶5的比例投入文化活动,累计达15亿元,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
需要市场环境下的参与措施
很多地方的主管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至今仍没有意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一直认为相互间不存在交集点,也没有经济联系。其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是主导,但不能包办。一些专家认为,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因无法应对差异化的需求,结果造成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服务体系失灵。所以,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面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营,是一种有效选择。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制定了《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办法》等政策,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营做出了规定,产生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格局。遍地开花的特色文化活动是厦门市的一大景观,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外,就靠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购买式服务。自2008年至2012年,厦门市政府和辖有行政村的4个区政府共同出资,通过招标组建了21支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队,每年在156个行政村,按照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2场的指标提供免费电影放映。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专家认为,只有创新运行机制,推行“菜单式”服务,变“我给你接”为“你需我送”,让文化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促进政府的购买服务水平,推行项目外包和设施委托管理,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才能形成文化服务均等享受、文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人民日报/陈 原 刘 锋)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