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正月,李叔同独立创办《音乐小杂志》 ,开创了我国近代音乐刊物出版的先河
1905年3月,母亲病逝。时年秋,他赴日本留学。临行前,填《金缕曲》一词:“披发佯狂走。莽天涯,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以深厚诗词功力抒发了拳拳报国之心及东渡岛国的惆怅思绪。1906年10月,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兼学钢琴与作曲理论。20世纪初叶,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文化氛围较之清朝末期的中国有着开放与封闭的天壤之别。此时,李叔同的艺术才华在新环境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创造了多项开风气之先的纪录。
1906年正月,李叔同独立创办《音乐小杂志》 ,开创了我国近代音乐刊物出版的先河。正月三日作序,十五日在日本印刷,二十日在上海发行。 《音乐小杂志》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木炭画《乐圣比独芬像》为作者亲绘,也是中国最早发表的贝多芬像。“序”文洋洋洒洒,光彩四溢,高度赞美了音乐的社会作用:“迄于今兹,发达益烈。云滃水涌,一泻千里,欧美风靡,亚东景从。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 ”表达了创办刊物的宗旨。这是我国20世纪初期在“西学东渐”时代潮流中一篇用文言文写作的音乐文献佳作。 《昨非录》则是反思性的短文。另有木版画两帧,词章五阕。乐歌有《我的国》 《隋堤柳》 《春郊赛跑》三首,均为五线谱刊印。该刊原拟“期年二册,春秋刊印” ,未料一期而终。 《音乐小杂志》反映了20世纪初叶我国创始音乐期刊的浅易简约、琳琅满目风貌。
李叔同在中国话剧界、美术界均有开创性地位。在日本时即和曾孝谷成立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加入者有欧阳予倩、陆镜若、马绛士等人。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话剧《茶花女》 ,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誉满东瀛。还在《黑奴吁天录》中扮演爱美柳夫人。李叔同对中国传统戏曲和新式戏剧均有深厚造诣。他在日本时又专攻西洋绘画, 1906年所作油画《出浴》和炭笔画《少女》 ,笔触之新潮、大胆,在中国绘画界也开风气之先。归国后, 1913年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时即开设男模特儿裸体写生课。美术大师刘海粟1914年3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设裸体女模特儿写生课曾引发轩然大波,被斥为“艺术叛徒,教育蟊贼” 。李叔同则是我国近代开设裸体模特儿写生课之第一人。因此,少年时代的李叔同,可谓风流倜傥,独树一帜,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共和政体转型过程中,成为将古今文化、中西艺术集于一身的文艺通才,在文化艺术领域贯通之广博、成就之卓越,近代中国,无出其右者。
李叔同18岁在天津时,奉母命与俞氏结婚,生有二子。在日本时娶一日籍夫人,偕同回国,居于上海。1918年李叔同皈依佛门后,遣日姬东返,此系后话。1911年3月,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国,开始登上“为人师表”的庄重杏坛,人生历程有了一个几近脱胎换骨的自我之变。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