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述说,这件演出服花了一千多元。我的演出服有一二十套,大部分是自己制的,但我平时冰糕都舍不得吃一个。
想来,那么爱美、讲究的徐述要生活得好一点完全是在情理之中,也不是做不到,但这便是一种境界吧。因为她的心中,有更为看重的东西。
徐述说,他们都晓得徐老师爱打扮。其实我在屋头就这身,没得关系,但是我一上台,这个(穿演出服)是我一贯的。随便你是什么角儿,你都要尊重观众。我觉得你尊重观众,也就是尊重你自己,尊重你的艺术。
说到底,她对艺术有一份挚爱。
因为爱,所以她偷师学艺,老家院、老妈子、丫头子,男腔女腔,都练,都要唱。就是这样的爱法,才成就了今日的大家徐述吧。
因为爱,她的内心有一种富有激情的感染力。采访中,说扬琴唱词之美,说创作,说记谱,她都随口便哼唱,“秋老山空万木凋,一程行过一程遥……”,真是有点摇头晃脑的沉醉之感。可以想见,这样的沉醉,释放在台上,该是如何的动人。
因为爱,所以心无旁骛。一个人的时候,走也好、坐也好,徐述绝对在唱扬琴。有时,学生走到她对面,看老师又在抠指拇儿、又在打板,仍然是在唱扬琴。
因为爱,所以惜情分,知进退。当年在茶园演唱,休息的时候,徐述都要给观众掺一点茶。她说,这茶叫“留心茶”,我要留住这些观众。演出完了,她签子一甩,一步就跳下舞台,到门口去送观众。
这份爱,是骨子里的。一旦是骨子里的东西,那一定也是能够负重的。
如今,每周徐述要在大慈琴社演一场,原来每场30元,今年多了一些补贴,涨到60元。为了这场戏,徐述得费多大的功夫?12点就要出发,因为提前一个小时候场,是她的习惯。去的时候打车,因为怕路上有万一;回来的时候坐公交,因为之后的时间便属于自己的了。
有爱,就有责任感。学生们到徐述家里学艺,她经常要管饭。她说,没有家财万贯,她只能这样爱他们:“进来学扬琴的人,不要钱,管你伙食。”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得了2万元奖金,第二天徐述就写了一封信,跑到省文联去,说马上要搞第二次少儿比赛,后继有人是大事,想捐出奖金,结果被劝了回去。
有爱,便有憧憬,有期待。对小有名气的学生,她依然要求还多,因为艺多不压身,你不要嫌多,多了才有精,没得东西多,你咋去铺垫高哦?
何谓大家?从徐述身上,我看到的是——看重的是一种至高的目标,洋溢的却是一种朴素的精神。
只是,这种至高的目标,这种朴素的精神,在今天已越来越鲜见。说起自己的爱徒,徐述爱怜之余,也有遗憾,乖还是乖,但是,她不像我那样子……不可能了,现在的年轻人……
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万花筒般的物质世界,已很难把全部的执著、视线拉回来,拉回到自我的内在世界,逾越功利。徐述清醒得很,她说,当然我这个要求也过了。
但不管怎样,那些大家的风范,至高的境界,都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难忘这个可爱的成都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