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笔者在研读《札记》收获颇丰之余,也有一点小小的疑惑:书中在分析作品时很多地方用了“现代技法”一词,笔者感觉这一用词容易引起学术上的歧义,因为目前学术界对“现代技法”的界定多是指那些瓦解调性体系、突破小节线束缚、音乐语言高度专业晦涩、大量运用非常规演奏法的作品,而《札记》中的六部作品均未脱离传统技法的范畴,“现代技法”一词用在这里似有不妥,将其表述为“植入现代性思维的传统技法”是否更为贴切一些呢?此外,封底书籍内容简介的前两段容易在重点内容上误导读者,使人乍一看会误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中西管弦乐队比较的著作,而实际上二者的异同比较只是作为《札记》的导言论及的,主体部分谈到的很少,建议再版时把封底内容简介的前两段删掉。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2005年《民乐指挥概论》中对民乐指挥系统理论的初探,到2009年《指挥艺术概论》中对指挥的挥拍技术“十字诀”⑥的总结以及“八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⑦的创造性提出,再到2013年《札记》中以多维性视角对民乐指挥整合音响与调控音色的技术理论要素进行的规律性提炼,朴老在建构中国民族管弦乐指挥学派和美学理论体系方面所做的奠基性贡献令人钦佩。相信这套民乐指挥理论会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道授业解惑”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发展民族音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刘天华语),笔者热切期盼着并祝朴老永葆民乐青春!
①这六部作品的作曲者或改编者分别为刘湲、秦鹏章和罗忠镕、刘文金和赵咏山、闵惠芬和朴东升、刘文金、赵季平。
②《札记》P230页,第二段。
③同上,P14页,第一、二段。
④同上,P3页,第一段。
⑤同上,P99页,最后一段。
⑥“十字诀”为:齐、和、头、尾、值、听、讲、变、比、情。
⑦“八组辩证关系”分别为:松与紧、隐与显、冷与热、动与静、虚与实、粗与细、刚与柔、指挥与作曲技术。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