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现象
土家族《梯玛歌》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从形式到内容及风格上都与土家族《摆手歌》迥然有别,径渭分明。前者由掌坛梯玛主唱,由替帮梯玛及陪神、香馆帮唱,主要用于服司妥、杰洛方、宋姆妥等“梯玛日”仪式中;土家《摆手歌》仅仅只用于摆手活动。在土家“舍巴日”中亦有梯玛为摆手赛会掌堂,如龙山县靛房镇百型村的老梯玛田景银老人,既会唱《梯玛歌》,又会唱土家族《摆手歌》。
相关器具
由于《梯玛歌》附着在梯玛的祭祀活动之中,与《神歌》相关的器具有八宝铜铃、司刀、牛角、卦、法衣等法器。
6主要特点
从《梯玛歌》的传承区域及其内容、形式上看,它具有原生性、地域性、民俗人文性、文化艺术性四大特征。
1.原生性。《梯玛歌》主要流传在湘西非酉水流域的龙山·保靖等县,从流域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来看,早在人类最初阶段,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而且长期稳定地在这一带繁衍生息。梯玛作为一种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的原始宗教遗存,其尊崇的神抵,显然都具有地域性的原生性特色。各地的山川神灵,基本上只局限于一个居住区域,对神祗的称谓及请神范围各地不尽相同。《梯玛歌》是从土著先民鲜活的想象中所创造的一部民族史诗。
2.地域性。酉水流域古属八蛮疆地,这一带的土家族人民又共同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溪州土司统治下的封闭历史,加之崇山峻岭的阻隔,使之减缓了被外来文化同化和取代的危机,这一带还普遍流行土家语,且民风敦厚、人文质朴,给以土家语为传承载体的《梯玛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承空间。
3.民俗性。土家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优秀一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及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尚习俗和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梯玛歌》以原始、质朴的自然观和道德观,以开天辟地、神话传说、民族繁衍、民族迁徙、渔猎农耕、畜牧饲养、炊酿烹调、衣食住行、婚恋生育及医药卫生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造就了土家族崇祖、和群、尊老、敬贤、睦邻善处的古朴民风和勤俭、质朴、耿直、刚正、重情、顺理的民族品质,对土家族人文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艺术性。《梯玛歌》载歌载舞,从形式上来看,词句长短不一,有长篇叙事诗,也有数言短章,韵白夹杂,可唱可吟。《梯玛歌》的演唱内容取决于梯玛活动的内容,不同的场所和不同的神事活动其演唱的内容亦不同。如“服司妥”以还愿祈福、求子求财为目的,其歌委婉缠绵,其态虔诚可掬,但在“求男求女”时,又显得轻松活泼,妙语连珠,诙谐风趣,令人捧腹大笑。“杰洛方”则威仪凛然,气氛肃穆,如秋风瑟瑟,令人不寒而栗。“宋姆妥”是用于治丧的一种吊唁性法事,充满了“子欲养,亲不待”的骨肉亲情,那种声泪俱下的吊唁,那种生离死别的相送,至真至诚,至美至善,曾使多少人为之坳哭不已。
7传承价值编辑
《梯玛歌》被专家誉为“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其主要价值表现在它的文学艺术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及语言学价值上。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