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弓
抛弓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短促的跳音,以拉弓或推弓开始均可(一组抛弓的第一弓常是一个击弓)。声音发出后手臂由旋,将弓子顺势提起。第二部分是当弓子下落至琴筒时,右手拇指与食指稍稍放松,中指和无名指乘势向下压一下弓毛,以阻止弓子上跳,同时配合与第一部分相反的弓向运动,这样,受阻的弓子就会在琴筒和弦的反弹作用下急速地跳动出声,发出“得儿儿……”似的跳音。 演奏抛弓时为了提高弓子的弹性,右手需要将弓毛绷紧。抛弓的用弓部位要看乐曲的速度而定。速度越慢,用弓部位越靠近中弓。反之,用弓部位就靠近弓尖。总之,要选择合适乐曲速度的最佳弹跳点来演奏。 抛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抛两个音,但偶尔也有抛三个音的。不论是一弓内抛几个音,其着力点都在第一个抛弓音上,其后发出的抛弓音,都是利用弓杆的自然弹性奏出的,在力度上必然呈渐弱趋势。此外,抛弓的手臂动作,应以旋转运动为主,上下运动为辅。手臂过大的上下运动,反而会使弓子的跳动减少,给人以费力不讨好之感。在持弓方面要注意不同的松紧变换,演奏跳音和提弓时持弓稍紧,而下落撞击琴筒后,拇指和食指应即刻相对放松,让弓子得以自然地跳动。
二胡学习者在抛弓方面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手臂上下运动过大。
2、手指动作与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抛弓时右手抬得太高。
4、弓子起跳时蹭弦出杂音。
5、演奏抛弓时弓杆打琴筒出杂音。
跳弓
跳弓是利用弓子的弹跳力,奏出短处而富有弹性的跳音的一种弓法技巧,它具体又分为控制跳弓与自然跳弓两种。
控制跳弓主要是依靠小臂的动作来控制,加上手腕与手指相应配合,在弓毛擦弦发音后,迅速向上跳离琴筒,使发音短促、有力。在演奏时,手腕要很好地控制好弓子,其小臂运动的“轴”在肘部,使弓子在两根弦之间上下跳动。控制跳弓在乐曲中常 其它弓法结合一起使用,即使单独使用,也只限于数小节的范围内,极少有大篇幅的连续运用。 演奏控制跳弓要注意小臂、腕部和手的密切配合。当弓子跳离琴筒的一瞬间,臂、腕、手都要迅速地松弛一下,让弓子自由地落回琴筒,这样奏出的效果才能短促、干净而富有弹性。要避免动作过于紧张,以致发音僵硬的不良倾向。
自然跳弓是快弓的一个姐妹弓法,其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有时不作标记,而由演奏者自由选择用自然跳弓,还是用快弓),是二胡的一种高难技巧。说它是快弓的姐妹弓法,是因为在演奏方法上,自然跳弓与快弓的差异仅在手腕动作的不同而已。其次在乐曲的运用上,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和转换的。但它又是一种高难的技巧,如果没有很好的快弓基础,不能掌握灵巧的腕部动作,是很难演奏好自然跳弓的。 那么,自然跳弓与快弓、顿弓有什么区别呢? 自然跳弓在发音上与快弓的区别是:快弓的发音呈线段状(- - - -),而自然跳弓的发音呈点状(. . . .)。 它与顿弓的区别是:跳弓音比顿弓音更短,更富有弹性。另外,分顿弓一般用在中速和慢速的乐曲中,而自然跳弓大都用在快速的乐曲中。连顿弓的速度虽然也很快,但通常只奏一弓,不能大段运用,而自然跳弓在乐段的长度上是没有限制的。
自然跳弓一般用在外弦居多,内弦的自然跳弓由于较难控制和发音不够理想而很少运用。
自然跳弓的演奏方法是:右手食指、中指和拇指控制住弓杆。如弓毛较松,可用叠持法(即无名指可叠在中指下面)将弓毛绷紧,也可预先将弓毛调节到稍紧的状态。选择好弓子的最佳弹跳点。这个弹跳点是根据乐曲速度而定的,速度越快,弹跳点越是靠近弓尖部位,反之,则靠近中弓部位,一般都在弓子左四分之一的位置上。将弓杆稍稍抬离琴筒,放松手腕。小臂动作与快弓一样,把运动的“轴”放在小臂中间部位,由大臂带动小臂,通过“轴”的动作甩动手腕。因腕部非常松弛,造成手甩动的幅度大于小臂运动的幅度,因而使弓子呈“∧∧∧∧”状运动。这样,起弓的一瞬间弓毛与弦接触摩擦发声。之后,由于手腕的甩动,手在一段短暂的弧线运动时对弓子失去原有方向的支撑力,弓子就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弹离琴弦。手腕再次甩过来,当手与小臂呈垂直状态的一瞬间,手指又对弓子施以一个支撑力,使弓毛第二次与弦接触摩擦发声。如此循环往复,弓子就会在两根弦之间均匀地跳动,从而奏出短促的、均匀的快速跳音来。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