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看看自然跳弓与快弓在演奏方面有什么差异。 自然跳弓与快弓在演奏方法上的差异主要在于腕部的动作。演奏快弓时,右手腕要稍加控制,使之只是在小臂与手之间起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快弓动作不致僵硬而已,因此腕部动作并不大,小臂力量要直达手指。但在演奏自然跳弓时,右手腕要非常松弛,犹如武术中所用三节棍的连接环,使小臂和手成为用连接环连接起来的两个部分。这样,由大臂带动小臂,通过“轴”的作用甩动手腕,使手呈大幅度的弧线运动,弓子才能跳起来。那么,通过调整手腕的松紧度,就可以在快弓与自然跳弓之间自由地转换,或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即呈半跳状态。由于自然跳弓在力度和运弓的幅度上有所限制,因此当一个快速乐段有大幅度的强弱变化时,常从自然跳弓开始,逐渐地过渡到快弓。或反过来,从快弓开始,逐渐过渡到自然跳弓。也有两头是自然跳弓,中间是快弓。或者两头是快弓,中间是自然跳弓等等。总之,这些技巧的使用,一定要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适时调整,以达到演奏的要求。为达到这种要求,不同的技巧在乐曲中是可以自由地运用的。
演奏自然跳弓是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手腕只许纯粹地左右运动,而不能有一丝的上下动作。
2、弓毛一定要在两根弦中内外跳动,而不能上下跳动。
垫弓
垫弓也称“小抖弓”,符号是“ろ” ,它是在一个附点音符(以拉弓音居多)之后,靠右手腕突发地迅速一甩,从而奏出两至三个轻巧的三十二分音符。 奏出两个三十二分音符的叫做“单垫弓”;奏出三个三十二分音符的叫做“双垫弓”。垫弓在戏曲风格的音乐中用得较多(如京剧、评剧等),极富神韵。在实际演奏中大多使用“单垫弓”,而“双垫弓”通常只用在乐曲特定的风格韵味和渲染气氛时。
演奏垫弓的要求是: 垫弓在力度上通常比较强,要求把握好时机,手腕要有一定的爆发力,腕关节动作要极其迅速、灵活,而且有较强的弹性和韧性。
波弓
波弓是通过改变弓速与贴弦度使长音产生波浪式的强弱变化,或使连弓产生似断非断效果的一种弓法,所以也叫做“浪弓”。
波弓在乐谱中一般不用符号,而是演奏者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来灵活运用。它通常有以下集中用法:
1、用弓子瞬间地加速与加压,在长音中奏出某种节奏型。
2、通过运弓的强弱变化,使连弓演奏得既连贯又棱角分明,即连弓中的每个音,右手手指都给弓子施一个力,随即放松。和顿弓不同的是音与音之间弓毛并不是浮在弦上,而仍要贴弦摩擦发声,只是贴弦的压力有所变化而已;在演奏波弓的过程中弓子不停止运动,声音持续不间断。
3、在连弓中右手做一个类似弱收弓的动作,即手指稍放松,使贴弦压力减小,当音势减弱尚未断开时,右手紧接着做弱起弓的动作,将连弓奏得似断若连,其效果比连弓更明显,比分弓又更连贯而柔美。波弓常用在抒情乐曲中同音连弓的衔接和连弓分句的时候。
拨浪鼓,古称鞉鼓。藏、纳西、蒙古、 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达克、绕鲁、热巴穷格...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