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渔舟唱晚 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描绘出渔翁摇船归家,悠然自得地歌唱着渔歌,很温馨的江南生活韵味,在其它乐器随和伴奏,在纯净的箫音中杂以间断的木鱼声,显得纯朴而真实,渔翁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娓娓动听的歌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顿时一种江南的渔舟晚归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7、回澜拍岸 进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 “ 扫轮 ” 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民乐齐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民乐中各种音色齐响,表现出江面上波澜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声音宛若在耳旁,泼墨重彩的点睛之笔。并以生气勃勃的音乐不断模进,将质朴的喜悦精彩完美的展现出来。
8、棹鸣远濑 曲子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古筝的声音,如江水的流动,又如归舟的桨棹划动水的声音,古筝的声音也曲慢而快,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如在月下归舟摇棹,尽揽月下江色。
9、唉乃归舟 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在古筝和琵琶音的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由远而近的意境。
10、尾声 箫抒情优美的旋律,吹到最后两小节,速度渐慢,表现出夜阑人静,余音袅袅,使人们沉醉于整个乐曲的意境之中。画面又由近而远,由局部而全景,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乐队以零星的筝音,来勾画江水卷起的余波旋洑,舟远人声稀。似乎万物归于月夜下的平静。
全曲是一气呵成,在演奏中,用琵琶形象的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用二胡表现绵邈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用古筝着重模拟流波之声;用洞箫表现舟子唱渔歌时的悠扬声音;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气势。诸种乐器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美妙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