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示范性教学中的“口传心授”
刘明源老师的教学,是将自己作为演奏家的经验和感受,传授给学生。他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经验传授式的、示范性的。概括起来讲,就是“示范”性的“口传心授”。示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民族器乐教学中,也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刘明源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让学生了解戏曲的风格。他年青时,就是从这种环境中泡出来的。现在的学生没有这种环境,他就常让学生听戏曲。他上课时讲的最多的,是各个地方音乐的味道。认为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最值得强调的。
刘明源老师的教学,和他的演奏是密不可分的。在演奏上,他更多的是靠直觉。同样,在教学上,他不讲过多的理论,更多的是直观的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逐渐熟悉、了解所要求的风格,进而掌握演奏方法。
刘明源是一个非学院派出身的大师,他的教学与他的演奏密切相连,这与音乐学院出身的演奏家的教学方式不太一样。他的演奏千变万化,他的教学也延续了这一特点。他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的,不是某种固定的演奏模式,而是千姿百态的演奏方式和非固定模式的教学。由于他的演奏灵活多样,因此他的课上对学生在演奏上的音乐要求,也不是单一死板的,对于学生的演奏,只要是合理的,他都会赞同。
刘明源的教学是以做示范为主,保留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但他的示范每遍都不太一样,如果把他每遍演奏的处理都记下来,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巧妙的安排,这些东西就像丰富的宝藏一样,蕴含在他的身体里,每次给学生做示范都会顺手拈来,组合成好听的形式,而每遍音乐里面都有很多可以供学生研究推敲的东西。他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表达音乐情感的方式规律,而不是单一死板的一种拉法。
在一般的学院派的器乐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在音乐上的要求都很明确,甚至很精确,学生自己完成乐曲的时候,也一直都让自己选择一种音乐的处理方式,掌握一种最稳定的表达,目的就是让它万无一失,有百分之二百的把握去考试。而刘老师的学生,如果乐曲演奏的和老师拉的不一样,但是在音乐中,跟他表达出来的情感、分寸、气质、韵味一样,并且也符合了音乐的灵魂,他就会说你好。即便你演奏的所有滑揉手段全都和刘老师一样,但是并没有把他要求的情感表达正确,他就会说你不对。我们平时习惯于用一个基础的框架、骨骼去衡量、评价音乐,而刘老师要求的是那些相当于血肉的东西,所以和刘老师学琴,慢慢就会知道他要求的是谱面上之外的东西,思想会逐渐变得开阔,而不是局限在一两种表现上,他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很优秀的,而且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刘老师经常给学生做示范,开始的时候同一个曲子他会和你演奏的一样,做过几次示范,等你慢慢熟了以后,他就不跟你拉的一样了,就会换一个不同调的琴和你演奏,好像给你托着伴奏一样,实际上在他托着的这个过程中,就给了你很多信息,甚至拉着过门儿来帮助你理解这首乐曲的起承转合,就像民间艺人在一起玩音乐的状态,在很放松的氛围中教学。宋飞曾说:“刘老师的这种教学状态就是很个性的,这也许是他能培养出来这么多有个性学生的原因吧。从他身上我能感觉到音乐其实很简单,非常轻松,并没有那么复杂。刘老师演奏的那种随心所欲的程度就像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条件反射一样脱口而出。就像他听完我拉《野蜂飞舞》后去模仿,没有考虑用什么指法,只是想把那个音乐复述出来,他就下意识的随便用什么手段和指法拉出来了,然后他就告诉我说你是练了会的,你什么时候能不练就会。表面上这是一种玩笑,但实际上是一种理念,追求自己音乐状态的一个方向,这是我们在音乐学院的规范下教学中从来没有讲过的,要去忘掉一些规律,都认为练一千遍就行,练两千遍就更行,就是在这种概念下去练习的,当然在技能训练上需要那样的阶段,但在语言情感表达的状态下,刘先生就是一个打破规律的典范,他身上有那种营养,很直接很自然的听两遍就会,然后还能添油加醋的把它奏的更好。”何彬也曾说,“刘明源的演奏、创作都是凭感觉。他有很好的直觉,上课也是非学院派的教学方式,经常是说的少,奏的多,示范是他教学中最主要的方式。”
刘明源在教学中,还有一种让学生先唱谱再听录音,最后拉的方法。一般刘老师在学新曲子以前,先让学生整体唱谱,就是把整个曲子的谱子唱下来,比如说教《大姑娘美》,把《大姑娘美》整体都唱下来,大概有个印象以后,再让学生听他的录音,听完以后再上课。给学生上课时,他不会先拿琴拉,他要先听学生拉了以后,根据学生拉的手法,再告诉自己这个手法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这样印象就很深刻。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南胡。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