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课Moderato 中板。
练习双音以及左手手指独立能力的练习曲。每个连弓里都存在一个保持音,这个音符既可以起到校正音准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锻炼手指伸展和独立能力的作用,还可以稳定左手手型。克莱采尔的这种构思不能不说是巧妙的。手指的离弦和落弦都已被作者所考虑到,所以安排了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左手的练习。在练习双音音准的同时,也进行左手手指的进一步强化训练。
第三十五课Marcia(Moderato) 进行曲(中速)。
这是一首象征着英雄与力量的进行曲式的练习曲。bE大调的使用在克莱采尔所处的年代是具有“革命性”的调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也采用了同样的调式。各种双音组合,附点的节奏,弓子分配构成了本首练习曲的几大要点。乐曲开头处的三个双音十分有力,之后的附点带来了进行曲的节奏。尽管曲中调性多变,但结束在bE调上仍然标志着胜利的到来。乐曲在斗志昂扬的气氛中辉煌地结束。
第三十六课Allegretto小快板。
练习维奥蒂弓法的双音练习曲。每弓两个音的后面一个往往是较弱的,但在这里被要求以重音的方式来演奏,这种打破常规的弓法,对练习构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对锻炼右手的控制力是很有好处的。重音的音符应该被演奏地结实有力,而非重音的音符则应该是轻巧敏捷的,这种迅速的力度转换也是有利于锻炼右手能力的。
第三十七课Allegro vivace活泼的快板。
分解和弦和右手力度的综合练习。第一拍的后半拍与第二拍的前半拍连在一起的连弓,以及音符下面标记的渐强,都使右手必须适应这种力度的转换,也使耳朵更明确连弓两音所构成的分解和弦。bA调的运用增加了音准的难度,而多变的调性也使听觉经受着不同寻常的考验。
第三十八课Moderato 中板。
这是一首复调练习曲。两个声部都具有优美的旋律,在进行中互相模仿,又彼此独立。这首乐曲结构非常完整,而风格又十分典雅,属于相当古典的复调作品。本首练习曲将双音和连弓练习溶于优美动听的歌唱旋律之中,既有利于听觉的分辨,又达到了审美的要求。
第三十九课Allegretto小快板。
具有德国民歌风格的优美练习曲。两个声部中,上面的声部主要负责歌唱旋律,而下面的声部作为伴奏。乐曲段落分明,但出现有不少类似或相同的段落。左手的技术是比较困难的,近距离换把和错综复杂的指法,都大大增加了乐曲的难度。本首练习曲作为克莱采尔教程最后的几课,当之无愧地具有与罗德接轨的难度。
第四十课Allegro快板。双音颤指的练习曲。
演奏双音颤指时,由于某些手指保持在弦上,而另一个手指不停地打指,因此对左手的松弛度造成了更高的考验,否则很容易造成疲劳。大量的同指五度的出现,对音准和颤指都构成了一定的难度。连续的颤音必须在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演奏。双音音准和连续颤音是本课最难的技术问题。
第四十一课Adagio柔板。
又是一条复调风格的练习曲,与前不同的是,这里运用了三个声部。将双音的技术融合在三声复调中,是这首练习曲最大的特点。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都比较独立,而中声部时而衬托高低声部,时而进行自己的旋律。曲中首次出现双颤音的技术,还有很多的伸展指法,这些都构成了一定的难度。处理声部关系是本课学习的要点之一。
第四十二课Allegro快板。
具有赋格曲式的复调音乐。主题非常活泼典雅,充满向前的方向感。呈示部曲式结构严格,但乐曲后半段比较自由,属于自由赋格的范畴。指法相当困难,伸张指法和密集指法的交错运用,大大增加乐曲难度,而快板的速度,也要求了良好的双音演奏能力以及毫无负担的技术把握。音乐的走向暗藏于音符的字里行间中,复调风格的写作使乐曲充满了魅力和生机。(何敏楠)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