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强民族声乐的理论建设,提高在媒体界话语权,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目前,我们的教学实践发展较快,成果丰硕,但是声乐理论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分薄弱。我们的教学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梳理和总结,严重影响我们声乐研究成果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声乐学派也十分不利。与之相应的是,我们在^乐领域和媒体界缺少话语权,当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破坏或声乐界出现不正确的舆论时,不能及时声明、纠正,给我们的声乐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在注重声乐表演人才、声乐教,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声乐理论人才的培养,实现声乐艺术实践与理论携手并进。同时要坚持真理,引导声乐界积极开展健康的音乐批评,争取媒体界的话语权,形成正确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舞台,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胡锦涛主席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11年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首次以文化为核心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了新时期关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决策为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1.民族声乐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声乐"阶段
民族声乐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整体状况比较好,观众对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民族声乐反应良好,也都比较认可和喜欢。我们走的声乐道路适应面很广,既能唱外国作品又能唱中国作品,还能唱传统民歌,艺术歌曲、音乐剧选段以及流行歌曲等,为了创造这种声乐艺术,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得声乐艺术有了现在的繁荣景象。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状,民族声乐应该向新的阶段发展,我本人认为这个阶段应该叫中国声乐艺术阶段。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声乐"艺术阶段与"民族声乐"有什么区别?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多,地域广,声乐艺术种类丰富,涵盖多个民族、不同地域、多种风格的声乐形式,在演唱方式上也丰富多样,包含戏曲、曲艺、民族、原生态、美声、通俗、以及音乐剧等多种演唱形式。而现阶段,"民族声乐"这个词在大家心目中印象比较深的主要是汉族民歌,很少包含少数民族的歌曲,但是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民歌只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隅,"民族声乐"这个词有了特指后,这个概念在大家的心目中就变成了狭义的民族声乐,不能完全涵盖中国民族声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要有一个具有包容性更强的命名来概括我们的声乐艺术形式,我本人认为"中国声乐"这个命名具有更强的包容性,相对于我国当前的声乐形式而言更科学、更恰当。
2."中国声乐"的发展方向一构建声乐学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时期,我们不仅要“振兴中国声乐艺术,构建中国特色声乐学派”,而且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新局面,"走向世界,唱响国际舞台"。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