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2010年我经受了一次生死离别的考验,幸运的是我的身体完全康复了,又回到了教学第一线。在医院休养期间,我躺在床上思绪不断,回想起民族声乐从早期到现在经历的点点滴滴,忍不住感慨万分。从事民族声乐教学三十多年,我切身感受到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的来之不易,我们在民族声乐发展道路上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险阻。回想起1981 年,中国音乐学院最早开始招生时,声歌系第一批学生中几乎没有学民族声乐的,最后招上来的学生中只有两个是民族声乐专业,其他都是美声专业,可见当时民族声乐的队伍之弱小。当时的声乐队伍,无论是从师资、学科建设等都十分薄弱。
我们起步晚,而且,在这条道路上,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否定,有的还用恶毒的语言攻击我们,我们能够一直坚持这样走下去很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的民族声乐队伍发展壮大。民族声乐经历了从"没有"到"有",从"水平低"到"水平高"的过程。民族声乐今天的繁荣,凝聚了数位前辈、专家同仁的智慧、辛劳与汗水。此时此刻,我们都应该感到欣慰和自豪。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优良的工作态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超越自我,攀登高峰。大家要珍惜,要团结,要继续努力,尤其是当前的政策主张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当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化建设的强音。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声乐的发展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有责任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赋予自己新的社会内涵与时代精神。我坚信,只要声乐界人士携手并进,求同存异,民族声乐领域一定能够迎来下一个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崭新春天!我们的学院,我们声乐教坛,也将收获了一个更加色彩斑斓的季节!此外,我还要补充一点,今年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成立五周年,让我们共同祝愿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的专家队伍越来越壮大,祝愿我们的民族声乐能够进入更加繁荣、辉煌的阶段!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为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2011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编辑/石磊)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