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声乐"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认为中国声乐艺术整体上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要注意美声唱法民族化;就是说,美声唱法的演唱应该面向中国老百姓,让中国人喜欢,现在美声唱法参加比赛都唱外国歌,老百姓听不懂,也不喜欢,面临的是曲高和寡的境地。所以,应该走民族化的道路,与中国观众拉近距离,在语言、风格上向老百姓靠拢,让老百姓能听懂,让他们喜欢听。第二,要注意民族唱法科学化;就是说要注意科学性的训练。就歌唱而言,唱法是为作品服务的,唱法只是工具。科学性是一样的,作品不一样,演唱的方法就有所区别,都体现鲜明的民族性,语言都很好,风格也很棒,也都是民族的,体现了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个性,但是都要科学。第三,要注意时代流行唱法艺术化。时代流行唱法艺术化,就是说流行歌曲要注意提高艺术性,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在这个阶段,大家都要提高,走到创造中国声乐辉煌的同一条道路上来。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吹响了当前中国新一轮反"三俗"的号角,也为我们的"中国声乐"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作为严肃、高雅音乐,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我们的艺术品质,给观众带来美的视听享受。
3.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与世界接轨,展现我们文化的先进性
胡锦涛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他的话同样适用于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要获得健康、长远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化演唱的道路。科学性是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共性要求,是声乐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我记得1981年,世界男中音歌唱家基诺贝基来北京讲学,在中央乐团上了近一个月时间的课,当时很多学员都在歌唱上存在一些诸如喉咙紧张、笑肌抬不起来等问题。一次偶然,基诺贝基在中国饭店吃饭时听到了李谷一首次录制的磁带专辑中的歌声,非常兴奋,评价很高,认为李谷一的演唱是他在中国听到的最科学的演唱,并且在离开中国之前要了李谷一两盘专辑带走了。当时,贝基得知李谷一也是中央乐团的演员后,好奇地问“为什么这次上课的学员中没有她? ”陪同者的回答是:“她是唱民歌的。”然而在贝基的耳朵里并没有美声与民族之分,只有科学与不科学分,这对我之后的声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更坚定了我探索科学性的信心。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唱响国际舞台,首先必须具备科学性,让世界人民认可我们文化的先进性,进而才能在此基础上体现我们的个性。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