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现我们的特色,展现中国文化的个性与魅力
中国声乐要充分体现我们的中国特色,也就是我们的"民族性"。民族性,其实就是指中国特色的演唱风格,包括声音类型、情感表达、语言、表演等多个方面。现在很多演唱者对传统民歌唱得比较少,唱创作型的歌曲比较多,声音上借鉴西方的东西多了点,缺少老百姓喜欢的很脆很亮的音色,常在注重声音训练的同时而忽略了民族风格和民族音色的体现,这可能是这些人提出民族性不够鲜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对于中国声乐的特色体现,我首先要提出的就是"中国特色的音色"。这种音色应该是混声中有真声的色彩,比较明亮,同时又很通畅,上下衔接统一。比如《白毛女》、《恨死高山愁似海》、《永远的花样年华》这一类的歌曲,特别要求明亮的色彩,否则大家听起来就会觉得缺点什么,或者很别扭。这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在声音审美上的偏爱,作为我们培养人才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多位都是用“开贴”的方法,比如彭丽媛、张也、祖海等等,这种演唱方法声音很结实,色彩很明亮,感觉上真声很多,实际上是混声,因此高音很方便,一点也不费劲,感觉嗓子很好,所以,观众们都非常喜欢。我们现阶段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直接套用西方的演唱方式和吐字方法来唱中国歌曲,音色上失去了民族性,所以中国观众不喜欢。
其次,在体现我们的声乐特色上,要继承、借鉴戏曲表演程式,丰富民族声乐的舞台表演,展现民族声乐特有的舞台魅力。中国人民的传统审美需求是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因此,舞台表演是民族声乐演唱形式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课题。
5.促进创作大繁荣
目前,声乐创作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作品风格、类型相对单一,不够丰富,比如中国传统歌剧都是高音唱段,中低声部的唱段很少,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中相对应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国内上演的传统歌剧和中国特色的新歌剧创作也是屈指可数,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歌剧以西洋歌剧为主,而票房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西洋歌剧在中国缺乏群众基础,与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距离甚远。但是,现目前,中国传统歌剧位数不多,新创作的歌剧少之又少,因此,国家大剧院以及其他演出场所只能选择西洋歌剧上演。
所以,我们声乐界要与创作领域加强交流和沟通,促进创作的大繁荣、大发展。首先提高创作的质量,进而才是数量。这里,对需求方,也就是演员的艺术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从需求方的角度来与创作人员形成充分互动,促使他们创作出风格多样、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作品。将中国最优秀的声乐艺术以舞台演出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奏响国际舞台,推广中国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使我们民歌,我们的歌剧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传唱。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