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新故事
录入时间:2012/2/14 14:30: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源头是辽宁
说起《义勇军进行曲》,自然会让人想到当年参加抗战的东北义勇军。辽沈党史专家王建学、张洁等人认为: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与辽宁义勇军军歌有关,辽宁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源头。
1931年至1933年是辽宁义勇军全面抵御日寇侵略的时期,这时,也正是电影《风云儿女》和《义勇军进行曲》大量积累素材的阶段。可以说,当年的辽宁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源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沦陷的当天,中共满洲省委连夜召开会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中共中央也连续发表宣言并做出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和军队起来救国。在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辽宁各地义勇军纷纷建立,一些义勇军老战士至今还记得当时义勇军的军歌:“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1931年10月,抚顺清原县成立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爱国志士孙铭武、张显铭等人举起抗日大旗,成为辽东地区抗日劲旅,这支队伍就高唱:“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
当年田汉、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很多感受都来自当年学生们的演讲及他们的亲身经历,还有当时从锦州流亡到上海的爱国人士的救亡宣传活动。1932年夏,聂耳曾奔赴北京向党组织恳求去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他游览了长城并在北京参加了“纪念‘九·一八’一周年演出会”,还在会上激情地演奏。
1935年初,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来追捕,仓促间,他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后就被抓进监狱。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发现了里面那张写着歌词的包装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为了使《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三处修改。第一处,是在歌词开头将“起来”与“不愿……”分开,又在句末加上了休止符以作强调;第二处,是将原歌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并在句尾也加上了休止符;第三处,是在原歌词第七句“前进!前进!前进!”后再增加了一个“进!”。《义勇军进行曲》最后的定稿是聂耳到日本后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