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来,国家大剧院打造了以“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青少年艺术周”“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品牌。这些普及活动水平高、体量大、常态化,基本票价40元,最便宜的只需10元甚至免费。这些普及与教育相结合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不间断地向普通大众传授了欣赏和感知艺术的常识,其中青少年艺术周、春华秋实展演周成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展示艺术才华的最佳平台。
6年来,大剧院还不断将讲座、活动带出剧院,送到基层,力求让高雅艺术覆盖城市每个角落。2013年5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一层大厅内,来自奥地利的两名艺术家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音乐家们,为医患人员带去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一位大夫说:“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管是我们医生还是患者,大家都获得了身心愉悦,减轻了工作压力和疾病带来的困扰。”这只是国家大剧院送艺术到人民群众身边的一个剪影。2012年、2013年五月音乐节、舞蹈节、费城音乐周期间组织公益演出,邀请国内外古典乐界的艺术家,走进打工子弟学校、居民社区、博物馆、大中院校、福利院、医院、工程院等各个场所。2011年起,在全市建立“歌剧兴趣培养基地”,如今基地校由最初的3个区县十几所中小学拓展至目前5个区共150余所学校,共计8.5万人次走进大剧院。
2011年与首都文明办合作推出的“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2012年与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使更多公众接受了艺术熏陶。为了培养铁杆院迷,国家大剧院还建立了完善的会员体系,拥有各类会员近25万人。
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普及事业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学者及一流院团、专业艺术院校都积极参与到这样伟大的活动中,“讲演结合、赏析并重”成为艺术普及教育事业的固定环节。陈丹青、白岩松、濮存昕、于丹、朱军等300余位知名艺术家及文化人士,成为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的志愿者,只要是大剧院召集的面向大众的艺术普及活动,他们都有求必应。钢琴家郎朗也已在大剧院举办好几次大师课,他与盲童来家俊的四手联弹已传为佳话;指挥胡咏言是参加“周末音乐会”最多的指挥之一,他还曾邀请自己多位艺术圈好友义务参加演出;作曲家郝维亚是参加大剧院歌剧讲座最多的人,每一次都带领一批对歌剧一无所知的人走进歌剧“大门”。
白岩松在第一年参与大剧院普及工作时就说:“做艺术普及教育推广工作,就像一个苦行僧,你在做,但不能去求收获,可收获一定在。”如今,6年过去了,国家大剧院所坚持的“滴灌工程”已经润物有声,开花结果。有心人发现,在国外听古典音乐看歌剧的,80%至90%都是白发人,而在中国95%的观众都是黑发人,大剧院人很是自豪。海丁克、马泽尔、艾森巴赫、捷杰耶夫、卡拉雷斯、里奥·努奇等数不清的大师,也在国家大剧院被年轻的中国观众感动,并许下要每年都来的诺言。
6年如白驹过隙,大剧院人坚定不移,但距离“百年老店”还远得很。陈平院长对大剧院人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明年起,大剧院每年将制作三部民族歌剧,这将又是人民的福音。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大剧院对此满怀信心。(中国文化报/赵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