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族声乐与“原生态”
好的形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不成功,想让别人批评你都很难。为什么报纸喜欢报道民族声乐,因为它已经走向世界,成为文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人关心重视民族声乐,提一点这样那样的问题,太正常了,这也是非常合理的。如果非常顺利,没有一点争论,试问这又怎么可能?争论的结果就是提高的过程。争论也好,辩论也罢,我们都是欢迎的。希望通过这些争论能使我们的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真正推动民族声乐事业的进步。实际上,媒体的有些说法并不是我提的。比如“金氏唱法”,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人提过。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是抬高我了。形成一个体系和唱法是高层次的目标,我认为自己还是在探索提高的阶段。我们应当明白:进入专业院校可以接受科学的唱法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学习。至于“原生态”,我认为它是根,是源泉,是基础。民歌属于“原生态”,黄虹演唱的就是“原生态“民歌,后来逐渐发展成民族声乐。很多院校为民族声乐设立了学士、硕士学位,将来还会有民族声乐的博士。但如果按照某种观点,民族声乐的本科生都不必有。民族声乐与“原生态”并不隔离,它们是一条线。很多民族声乐的专业人士都下去采风,听原始民歌,进行吸收和发展创造。学校也开设了民歌课、戏曲课、曲艺课,我们必须这么做。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学校从没有说过“原生态”不能存在,我们一直很重视传统声乐的挖掘和整理,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关键看观众喜欢什么?有的喜欢原始民歌,包括董华都在唱《三十里铺》的改编版本。将二者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有的媒体希望炒作,在大家关心的事上炒作。民族声乐发展这么快,这么大,被大家注意很正常。大家关心什么就炒什么,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实新闻,原本不是这么回事却被炒成了这样一回事,负面效应很大。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