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其他问题
声乐训练有三个阶段: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和科学的自然阶段。我们追求的是科学的自然阶段。自然阶段是在没有正式学之前,自己找感觉唱;不自然阶段是指经过训练,打破了原来歌唱的自然平衡,在寻求新的平衡中寻找方法;科学的自然阶段是指找到方法,并且运用自如,最后达到没有方法的约束,不用想怎么唱,不用想支点放哪,不用想通道怎么用,但可以准确地安放支点,正确地打通通道并按照作品内容的需要去充分地表达作品。我们提倡感觉式的启发教学,通过感觉、比喻和假设来启发学生。声乐的教学多少年来都是摸不到看不见的,一会儿找到感觉,一会儿又找不到。这种感觉不具体,用文字很难表达出来。一个人一个教法,而且每个学生的问题不一样,但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解决学生的问题。
支点分中上、中下、后支点、前支点、中支点、大支点、小支点、虚支点、实支点等等,不同支点出现的声音完全不一样。我可以说支点在脚后跟,也可以说把支点放在中山装的第二个扣子上,也可以说放在后面。这些所谓的支点都是假设和比喻,都是平衡和解决字统一的部位、解决音色的部位。把这些部位弄清楚了,出来的声音就好了。把这些支点全放到通道里,发声既科学,又有字,音色解决了,平衡也解决了。我在对支点的使用上还有开贴。开贴也是支点的一种。用开贴的歌唱家有很多,像彭丽媛、张也、祖海,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宋祖英,她在去悉尼以前的训练是全通道,但使用的是前中支点。由于长期演出,当时我觉得她得调整调整,气有点高了,气和支点有点粘上了。去悉尼前进行全通道训练,声音听起来非常通畅,她也感觉特别好。到了悉尼以后,又调回前中支点。因为全通道的下支点演唱声音比较通,但相对重一些,万一累了就唱不下去了。一调前中支点,就太省劲了,简直用不了一半的劲。演出完了之后我去后台,她说再演半场都没问题。那次用前中支点唱的,音域没问题,音色也很好听,但训练是用全通道训练的。去维也纳的时候,我感觉她的声音是假声多的混合声,低音弱、高音轻松一些,但色彩性差。怎么调整色彩呢?我建议她用开贴。一试,觉得很好,把所有歌都改用开贴演唱。音色、唱法都与原来不一样。演唱是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结果,在教学中应灵活应用。
结语:
现在有很多中国人掌握了外国声乐,用他们的音乐、他们的风格、他们的语言演唱,甚至拿奖,但中国民族声乐还没有冲出世界。等中国民族声乐冲出世界的时候,很多外国人要学中文、学中国音乐作品和演唱,参加中国比赛,我们肯定会达到这个目的。二十一世纪时间很长,中国各方面都在发展。我希望通过我们各位的努力,互相交流,把民族声乐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使其真正走向世界,为民族声乐争光,为祖国争光。
编者注:此文转载于《中国音乐》2005年第4期。
相关链接:金铁霖简介
【专题】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
【专题】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