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族民歌中的“缜固”唱法。
感情奔放的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歌,也积累了特有的演唱技法。“缜固”是其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唱技法。
爱听藏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观众,特别折服她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酒歌》、《年轻的朋友》等,她运用了藏族民歌中所特有的一种行腔韵味,这一特有的行腔韵味和独具一格的演唱技法,藏族群众称为“缜固”。探讨“缜固”的韵味及其演唱技法、对演唱藏族风格的歌曲很有意义。
“缜”,藏语的意思是喉咙,"固",藏语是拐弯的意思。“缜固”就是指喉咙拐弯发出的声响。藏族群众I平论一首藏族歌曲演唱的标准之一,就是“缜固”唱得如何。
① 、演唱“缜固”,一般是用“拉”、“阿”、“厄”的母音转换,“缜固”的旋律下面很少配词,就是需要配的时候,也配得很少,以便充分发挥“缜固”的演唱效果。
② 、“缜固”一般用在乐句的弱拍处,个别也有为强调效果而用在强拍处的。
③ 、“缜固”的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要唱得连贯,第二、三、四个音不能按一般的跳音Staccato的唱法去唱,而要唱得有棱角并富有弹性。所以,“缜固”是一种与西洋唱法Staccato完全不同概念的一组跳音音群。
过去,很多同志认为“缜固”的演唱技法用力在喉,这是一种误解。用力在喉的“缜固”,藏族群众认为是“下乘”。已故著名藏戏演唱家阿玛次仁演唱时用的“缜固”,是靠气息与恰到好处的声带的张力配合,它给人以清脆、高亢的头声感觉。“缜固”运用得好或不好,关键在于气息的支持与控制。“缜固”的第二、三、四个音要唱得似断非断,声断气不断,由缓到急,一气唱完,气息充沛,既有棱角,又有弹性,气息既有控制,喉头又不逼紧,喉部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松弛,喉咙微微收缩而不挤卡;声音感觉在喉部以上的上颗至鼻腔、眉心,从“阿”到“厄”的母音转换好似珍珠串联而显出铿锵之声。这样才能表现出生活在西藏高原这个特定环境中的藏族人民用歌声抒发感情,以追求美好事物的特殊的口吕腔韵味。才旦卓玛演唱“缜固”时,从"阿" 到"厄"的母音转换时,变换灵活,把"缜固"的演唱技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髙度。历来演唱藏戏或民歌的艺人,都十分重视“缜固”的运用, ―般都先模仿,然后在实践中仔细琢磨,练习十分刻苦。藏族群众认为,即使你有较髙的声乐技巧修养,如果在演唱藏族歌曲时没有“缜固”的功夫,他们也会觉得你唱的味道不足,好像一件没有领子的漂亮衣服。“缜固”的技法运用得恰当,就会增添浓郁的髙原乡土气息,让人体察到那种优美、豪放,富有生活情趣和劳动气氛的意境,“缜固”是藏族民歌的精华,如果不会“缜固”,演唱就会失去藏族民歌特有的韵味。
(四) 西藏民歌中衬词的运用。
1、为了保持演唱西藏民族歌曲的韵味,运用了大量的衬词。当你听到优美的旋律及其特有的衬词你会感到浓郁的藏族乡土气息。如“格桑拉”、“牙拉索”、“吉美朵拉”、“阿拉哟”、“巴扎嘿”、“阿当拉也”、“次仁久哟”、“囊拉弯色哟”、“呀,哈,阿尼耶” 等等。衬词一般是取其吉祥之意,如“囊玛弯色哟”是指长寿之意,增强藏族风格的意境,一般藏族歌曲在高音处不宜使用过多过重的“哦、欧、呜”等母音,常用"阿"等母音替代,这样就增强了其浓郁的色彩。
2、母音的变换。为了表现其色彩,常把“阿”母音转换成母音(央元音),这个央元音在风格浓郁的山歌、酒歌、果谐、弦子中运用得十分普遍。
3、爆破断音。是音与音之间短促的犹如珍珠般颗粒状的断音,是有意识地在气息控制下用声带力度突然变化而产生的一种音响,西藏地区除山歌、牧歌中髙声区以外,在弦子、酒歌及其它风格民歌的中声区,也大量采用这种爆破音。爆破断音,即声音进入高音区时,在气息控制下由真声因素突然向假声因素转换产生的一种音响效果,中声区时犹如咳嗽似的在声带处的爆破,这种爆破断音有意识的使用,会使浓郁的藏族歌唱增色不少。
4、各种滑音及装饰音。囊玛需要连贯内在的小滑音,弦子小三度、大二度、小二度滑音恰如其分的运用,增强连绵不断、委婉抒情的意境。酒歌中运用小二度的滑音,使人进入悠然自得、朴实豪放的境界。
(五) 歌唱中的藏语语音
藏语属汉藏语系,许多地方与汉族语音有共同的规律,它们可以互相借鉴,给我们教学许多方便,这里着重谈歌唱中的藏语语音。
1.藏语作为韵尾的有[-k]、[-m]、[-r]. [-p],一定要注意它们的收韵。如[yak]汉译“好”,[yak]中的[-k]要一带而过,或发轻一点,这样在演唱中会使你唱得亲切,切勿为了唱清楚字把[-k]唱得过重,或干脆将[-k]省略不唱,都是不可取的。
[samlo]汉译“思想”[sam]中的[-m] 一定闭嘴。
[marpo]汉译“红”[mar]中的[-r]要轻轻一带而过,最好不要省略。
[lopton][]lop]中的[-p]一定要闭嘴。
2.藏语中的舌面中音:[t][t]
[t]发音中一定要注意舌而稍贴上颚,如[task]汉译“抬起”;
[tsi]汉译“狗”[tspo]汉译“国王”。在这个舌面中音对汉族同学来说,发音较为困难,一般汉族同志学唱藏语歌曲时,这个舌面中音就不易准确。
3 .藏语中的舌边擦音[],如能在演唱过程中适当注意先出气即发成[hla],会给你在唱清藏语时带来一定民族的特殊咬字的韵味,但由于歌唱中旋律起了一定的作用,故不宜过分强调,如[asa],有时音乐速度进行得很快故也可读成[la]。
4 .汉语中没有的两个藏族声母要引起适当的重视,[a]汉译"我",[]汉译"鱼",这两个音给哼鸣练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先天条件,它使鼻腔上接鼻腔,下连咽腔,使得头声及通畅圆热的噪音带来有利因素,练声时要充分利用它。[a]有些汉族同志不易咬清楚,把[a]发成“昂”,要适当注意。
5 .另外[e][X]汉语中没有,[a]及[f]藏语中没有也要注意,有的藏族同学把“吃饭”念成“吃盼”就是把[f]念成[p]的缘故,但只要提醒是易纠正的。
[me]汉译"火"中[e]嘴开得不宜太大。
[me:ts]汉译"祖国"[ts]中的[]嘴要张得大一些。[]汉译"光辉",[X]要注意不要发成[]。尤其是汉族同志不易发清这个音,把[X]发成"畏"。
这几种情况中只要稍加注意,还会帮助汉族同志演唱藏语歌曲,唱清藏文,使藏族同志听来亲切。
一般的说来,藏族同志学汉语比较快、容易,这与藏族同志有较强的语言听觉能力分不开,汉族同志念准藏语,就不如藏族同志念准汉语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