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教学空间 > 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体会(四)

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体会(四)

分享到 |
日期:2011-12-20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糜若如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一、 做好少数民族的声乐教学工作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当前,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艺术事业显著进步,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廣、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文艺专业队伍人才辈出,不断壮大,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现阶段,对我们少数民族的文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少数民族的声乐教学工作,是少数民族文艺事业中一个组成部分,优美动听的少数民族歌曲,飘荡在全国的各个角落,许多各族民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影响很大。中国少数民族的歌曲正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走进世界人民当中,为世界人民喜爱、称颂,使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国,喜爱中国。所以,做好少数民族的声乐教育

  四、保持少数民族歌手的演唱特色

  有一篇刊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艺刊物“艺研动态”中的文章指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现在大量地将声乐人才送往内地大专艺术院校培训、进修,其结果如何呢?大体上有这样三种情况:

  其一,部分同志学习成绩优秀,能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并能结合民族、民间的唱法或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掌握较好,受到人民的欢迎,但为数较少。

  其二,学习成绩不错,技巧掌握较好,但与民族的东西结合不起来。这里涉及的问题较多,毎个人的情况不同,产生的效果各异。如:文化程度、音乐修养、知识面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民族艺术的认识等因素。他们演唱民族歌曲时,往往给人一种不是那么亲切,不是那么入门的感觉,说得不好听一点,就像外国人唱中国歌曲一样,有些别扭。

  其三,部分同志原来的基础很好,音色很美,民族风格也不错,在群众中也受到一定的欢迎,可是学习回来以后就变了,音色变暗了,民歌味道没有了,有的甚至嗓子坏了,这当然是极少数。这里有训练方法问题,学习、掌握、运用的程度问题,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文化休养、理解能力和钻研程度等等。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我想,既要提髙学生的演唱能力,又要保持民族特色,这是我们教学中始终要遵循的宗旨。

  声乐是一门感染力很强、表现力很丰富的艺术,至今它的一切唱法都在不断地革新发展和丰富着。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俗、心理素质、审美情趣、文化传统、语言等不同,在演唱风格上也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风格既是发展的,又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作为一名献身于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兵,我认为,民族声乐就必须向民族、民间学习,使民族的演唱风格、特色技法得以发扬光大。同时,我们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发声技法,并不是以此取代自己,更不是否定自己,而是要起到滋养、充实的作用,是为了增强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的持久力,丰富民族声乐的表现力,使民族声乐更有异彩。

  保持少数民族歌手的演唱特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先谈谈我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体会:

  1986年,我应邀参加西藏雪顿节,有幸结识了哲蚌寺的措欣翁则阿旺多曲活佛。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西藏寺庙的经书中有一整套的嗓音训练方法。他说,喇嘛念经的领诵者是从小经过寺庙专门考核的,每天早晨要到寺庙附近的山谷、瀑布、河边处去练噪子,嗓音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先练“让该”(自然自如的噪音),后练“足该”(洪亮宽广的噪音),“让该”练“呜”母音,要自然连贯,“足该”要学牧区大猎狗、耗牛低沉的叫声,练时喉咙有呕吐的感觉,使用像咳嗽般的气息,声音从小腹深处发出,身上犹如衣服抖动一样有放松的感觉。练嗓音时,要去掉杂念,平时不能吃炒青稞,不能喝放了很久的酥油做的酥油茶。寺庙中布达拉宫的念经声调最低,哲蚌寺的声调最高,色拉寺居中。他又说经书中有云雾谱,海浪谱,用四根线的记谱方法来表达,四根橫线以外是高音。经书中有专门的唱论部分,叫“惹姆单久”,这是个丰富的宝藏,阿旺多曲活佛自己声音洪亮,1986年春天,在拉萨传昭时,由他领经,声震拉萨大昭寺广场,令众人惊讶万分。

  我在西藏工作的23年间,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深入农村牧区,向藏族民间艺人、歌手,尤其老阿爸、老阿玛学习藏族民歌风格与演唱的技法。搜集记录了西藏民间乐曲800余首,记录原始素材500余首,还记录了一些关于唱法的基本要求。原西藏藏剧团团长阿玛次仁告诉我,旧社会西藏政府内设专门审查藏戏的机关,叫“差堆列空”,规定演唱藏戏时有三不准:①脸不准涨红;②脖子不准暴青筋;③不准发出尖叫嘶哑和马嘶鸣的声音。藏戏演员用气的感觉,是从小肚子一直到眉心,像有一个气柱子,将上下连贯起来,嗓音是从眼睛眉心处飞出去的,演唱时不许皱眉,眼睛要睁大,要全神贯注。我曾向艺人阿妮弯布则学习民歌,她说唱歌先要像喊人一样自然用嗓子,你喊都喊不出来,还唱什么歌?练歌时开始要空着肚子轻声地哼唱,胸不能发闷,要心情舒畅,哼唱时要有鼻子音的感觉,鼻子好像倒着长的,虽然是用嘴来唱,但声音好像是从鼻子的上方飞出来的。呼吸有一个劲,好像从井中提水,这个劲不能松,又说练歌时带一些“缜固”能使你唱的歌长上翅膀。从调查中,我认为藏族民歌艺人们有着一个大致相同的审美情趣,嗓音色彩以清脆、高亢、圆润为主,声音位置十分强调头腔共鸣,使声音上下贯通;忌讳脸红,脖子涨,嘶声喊叫;训练方法上要求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歌唱心理上要求去掉杂念,气息运用上强调气沉小腹。我体会到,世世代代口头相传的民歌,不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精炼的音乐旋律,也积累了它自己的演唱技法和特点,它们是民族文化的财富,是我们民族声乐发展、创新的基础。

  目前,我们某些民族声乐工作者偏重于声乐技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学习。如果我们不熟悉民间艺术,不亲自体验群众的思想、情感、欣赏习惯和审美观点,就不能保持少数民族歌手的演唱特色,唱出具有民族风格、并深受群众欢迎的歌曲。所以,民族声乐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少数民族声乐演唱的人,一定要深入学习民族、民间艺术。一个民族歌唱家,民族声乐工作者,对民族、民间的歌唱风格,演唱手法积累愈多,就愈能融会贯通,于不知不觉中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

  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最近,有些关于民族声乐演员演唱的民歌似有“千人一腔、众人一调、缺少个性”的议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歌唱演员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民族声乐学习,必须从科学的发声机理出发,进行系统的发声训练,尽可能地拓展音域、纯净音色、提高声音的表现力。没有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和训练,演唱者是不可能达到各类民歌及创作歌曲的技术要求的。民族声乐正是通过科学的训练,在展现民歌风格的多样性、增强艺术效果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二是我们有些民族声乐工作者偏重于声乐技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如果我们不熟悉民间艺术,不亲自体验群众的思想、情感、欣赏习惯和审美观点,就不能唱出具有民族风格、受到群众欢迎的歌曲。所以,民族声乐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少数民族声乐演唱的人,一定要深入学习民族、民间艺术,这也正是我们民族声乐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目前,有些演唱者急于求成,一味对某些歌唱家演唱风格进行全方位模仿,忽视民族传统营养的吸收,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媒介对多品种多式样的演唱风格也宣传不够,同时由于经费短缺,踏踏实实深入生活采风学习的良好传统被忽视了,这些都是造成“千人一腔、众人一调、缺少个性”的原因。民族声乐要蓬勃发展,还必须狠抓创作。因此,我们提倡词曲作者、声乐工作者深入生活,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才能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时代气息的歌曲,唱出人民心中的歌。

  少数民族的歌唱艺术,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只有深刻了解、体察少数民族人民内在性格的特点,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特定的心理素质、性格,以及赖以滋生的特定的环境,才能理解少数民族歌曲的深刻内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