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中戏曲身段课程的设置及应用原则—兼论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录入时间:2011/12/29 9:4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首先,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性格特征上,戏曲身段对于表演行当有着精细的划分,对各种年龄、性别、身份的人物形象刻画和描写都有一套程式化的身段动作,什么人物走什么步子,用哪类身段、什么乐器伴奏都有讲究,就连道具、服饰等都与演员的内心表演,情感抒发息息相关,这一点值得现在的民族声乐教学深入地学习和借鉴。如在传统京剧《拾玉镯》中,通过演员鲜活的表演将在虚拟环境下的"上下楼,开门关门,摘花捕蝶,盛米、喂鸡、数鸡、搓线、弹线、穿针引线"等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身段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纯朴幼稚、:活泼可爱的少女孙玉皎的艺术形象。这出花旦的身段表演常被运用在已开设戏曲身段表演课程的音乐艺术院校,用于训练演唱者的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例如在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那段"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就是完全吸收了花旦的表演手法,台步、身段、手势与音乐巧妙结合,既贴近生活又体现戏曲表演的韵味。此外在歌剧《白毛女》、《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歌唱家彭丽媛和具有扎实戏曲功底的孙丽英都将戏曲身段表演技法运用在表演中,使演唱气韵生动,神形兼备。
其次,在表现内心活动和心理节奏上,戏曲身段动作有一系列表现人物情绪和组织动作节奏的法则。如表现人物愤怒时的飞舞双袖,惊恐时抖动盔头的珠子沙沙作响,悲伤时两手交错的抖袖,花旦高兴时踮起双脚走磋步、耍手绢,花脸急躁时打着"哇呀呀"跺着双脚走磋步等等,都是表现人物内心情绪的外化形态。此外,在表演中“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进又退,欲窥又避”等动作迂回法的动律节奏也使身段动作在具备了强烈节奏感的同时,更突出地表现人物在复杂矛盾心态下的心理节奏和情绪。这些融表演技巧和内心体验为一体的表演技法如能灵活运用到跌宕起伏、戏剧性冲突强、人物情感复杂多变的歌剧和创作歌曲中势必会对歌者的演唱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二、戏曲身段表演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将戏曲身段表演应用到艺术院校民族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根据声乐表演特点的需要,有选择的借鉴和运用。针对学生普遍没有戏曲表演功底和声乐演唱的特点,课程的设置应减少动作的技术难度,选择个性鲜明、有利于歌唱表演的表情动作加以训练。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身段训练,掌握基本的戏曲身段动作,重点强化眼神、手势、面部表情训练,使其能灵活运用各种身段姿势和表演技法,努力做到民族声乐表演的神形兼备、声情并茂,提髙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加强对传统声乐表演艺术的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