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教学空间 >> 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中戏曲身段课程的设置及应用原则

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中戏曲身段课程的设置及应用原则—兼论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录入时间:2011/12/29 9:4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此外,在实际的演唱实践和教学实施中,除应把握以上原则外还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表演神韵的把握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否则很容易造成动作的干巴、僵硬、和呆板。教师可以通过对戏曲音像资料的观摩、讲解,让学生逐渐认知戏曲表演的形式美、造型美及其技术内涵,通过对表演片段的学习、排练,揣摩人物的内心语言,从机械的模仿过渡到神形兼备、声情并茂的演唱。

  结语:

  综上所述,将戏曲身段表演引入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是一个新的课题与尝试,但其对丰富民族声乐表演语汇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更能与声乐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笔者从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学习昆曲表演艺术,深刻地体会到要学好民族声乐,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更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本民族的传统声乐表演艺术,继承和借鉴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段为演唱服务。此后,在六年的教学实践中更是深切感受到让学生接受传统声乐艺术的熏陶和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把握具有民族风格韵味的作品、古典艺术歌曲和民族歌剧的表演,但这一教学理念尚未被更多的声乐教育工作者认识和付诸实践。因此,让高等艺术院校成为传承优秀传统声乐文化的土壤,需要更多热爱传统艺术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参与、挖掘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俞珍珠,戏曲形体表现语汇——程式解析[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III:23

  [2][3]万凤姝,万如泉.戏曲表演做功十技[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4-10

  [4]杨非.梨园谚决辑要[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64

  [5]尹秋艳.戏曲身段动作的类型划分[J].中国戏曲学院学2008,II:101

  [6]阿甲.戏曲表演规律再探,[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44
      (编辑/石磊)
      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