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杨荫浏先生与古琴音乐研究

杨荫浏先生与古琴音乐研究
录入时间:2012/2/20 14:48: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杨荫浏对琴曲《龙翔操》也做过深入研究,见其论文《蝶梦游——从这一乐曲来看一般乐曲的史料、标题和艺术形象等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明清以来存世的二十一种古琴谱的比较、鉴别,发现在这些琴谱中,实际只是两首乐曲,却以《龙朔操》、《龙翔操》、《昭君怨》、《昭君出塞》、《明妃曲》、《神化吟》、《神化曲》、《神化引》、《古神化引》、《蝶梦游》、《秋水》等十一个曲名出现了二十七次,这便是琴曲中同名异曲或同曲异名的现象。经考订他指出,自1425年(朱权编《神奇秘谱》)至1557年(萧鸾编《杏庄太音补遗》)的一百三十年间,是只有《龙朔操》(或称《昭君怨》、《昭君出塞》、《明妃曲》等)而没有《龙翔操》之名的。其后,有的琴谱刻本将“朔”误为“翔”字,并以讹传讹地出现了《龙翔操》的曲名。他认为,如欲正名,此曲应称《蝶梦游》(又称《神化引》、《神化吟》、《神化曲》、《秋水》、《龙翔操》等)为宜。而这个曲调最早出现在1602年郝宁、王定安的《藏春坞琴谱》中。正如文章副标题所讲,杨先生对此问题的研究是既重视理论,更重实践。在谈到音乐形象问题时,既有充分的案头考据,又不拘泥于考据所得,而是从艺术感受入手,甚至对乐曲标题也敢于提出怀疑,经缜密的论述,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文章以音乐形象本身为据,首先肯定了乐曲名虽为《蝶梦游》,但又与老庄的出世无为思想无涉;更不是《庄子》一书中之“庄周梦蝶”的音乐化解释。他认为音乐所表现出的是“生活中轻松、愉快的具体感情”,是“一种高尚、乐生的精神”。这就为正确理解这首作品奠定了基础。他指出,古代琴谱的解题也不是理解乐曲的金科玉律。如清代《五知斋琴谱》解释此曲为:“其音有飘然脱洒,神与物化,想象乎浮空,如在林泉大麓之间,蜂蝶翩翩而忘于形体也。”杨先生在文中反驳到:“过去的文人,无论在诗文中间,或音乐中间,是常爱借一些老庄哲学中的思想名词作为装点的;……其本身所反映的,却往往又是另外一些东西;他们对于乐曲应用这样名词的时候,似乎与他们写作诗文时爱用典故、辞藻的情形相仿佛。”

  杨荫浏琴学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实践精神

  杨荫浏的治学,是以史料占有详尽而著称的。但他在研究工作中绝不仅止于此,而是在可能的情况的下,多做实践,用来证实史料是否符合现实的逻辑。遇不合逻辑者,他敢于大胆提出疑问。就作品本身而言,他注重音乐所传达出的精神特征,以此来作为欣赏、分析的出发点,进而与曲名相印证。他在《蝶梦游》一文中写到:“对历史上曲名,亦即标题的考订以及对这些曲名所代表的音乐本身的比较,直接与对于曲调内容的理解有关。我们决不能让客观存在的由错误造成的分歧的标题来成为我们达到明确理解一个曲调的障碍。我们要尽量清除这样的障碍。我们不能无批判地接受古人留给我们的所有的名称,不分青白地同样给予‘标题’的价值;我们更不能不理会曲调所表达的内容,仅仅依靠古人留给我们的或准或错的标题,为之就题发挥,写成与内容不相符合的说明,以使学者愈来愈与学习古人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目的有着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