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手腕断奏的常见缺点:
A 运用反弹力时,手腕没有突然向上跳起,而是略有迟疑地先向下压再往上,且有的人手腕在向上抬起时拱得太高,而手掌却没有保持正常的演奏位置,而向下。这样手腕与手掌的正常水平线就失去平衡了。
B 上弹力时,不能在前臂平稳不动的状态下用腕关节抬起手部,而是抬手就要抬臂。
C 演奏下弹力跳音时,不会借助手部的重量自然下落,而在手下落的时候再加力。很多人的手腕僵硬,整个手部与前臂象绑在一起的木棍,触键后也没有像皮球落地弹起那样有弹性。
D 快速的手腕断奏容易使手部特别是小臂疲劳,将手腕断奏短暂地转为手指断奏或手臂断奏,使手腕的肌肉有机会休息以便恢复力量[14]。这样可以弹好快速的手腕断奏而不致于使手臂疲劳。
总的说来,在弹手腕断奏时重点是注意腕关节的弹性、灵活性。
(六)在断奏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七)在弹前臂跳音时,很多人以为手臂断奏就是腕关节纹丝不动。只用肘关节上下挥动前臂。这种手腕僵住的弹法,在稍强的力度、稍大的幅度时,指间甚至会有疼痛的感觉,弹出的声音也不优美。37%的学生在练习断奏时小臂肌肉易紧张。正确的理解和做法是:所谓前臂跳音,并非腕关节不再发挥作用。相反,应当仍然按照手腕断奏的要领,只是动作幅度加大,前臂更多地参与。
A 在弹奏反弹力跳音时,要更多借助前臂的重量;
B 在弹下弹力跳音时,手部抬得更高,腕、前臂都被带动起来,参与上下的动作。但主动感应在腕关节,不在肘。至少,腕关节不要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八)断奏时五个手指力度不均匀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问卷调查中有36%的学生连续弹奏单音跳音时容易带音、漏音或力度不均。究其原因:
A主要是大指本身的力量过大,小指的重量太轻。跳音的爆发力就要比连音更难控制力度,所以容易漏音和力度不均。要注意大指不要随意用力跳,小指要有意加重,要靠听觉识别五指粒度的均匀,不只是单单靠大脑控制手指。有时初学者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其实道理很简单:触键的全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跳起、爆发的过程。
B还有一种原因是手指弯曲度造成的,特别是带音。有时手指伸得太直,特别是大指和小指,就很容易带音。不管你怎么弹,永远是一个效果问题。鲁宾什坦说:“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用鼻子演奏,只要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我就承认你是你的乐器大师。”如果你用弯曲度很大的手指弹奏而得到的效果是不均匀、零碎的话,那就应逐渐改变弯曲度,知道发现什么样的弯曲度最适合你的手为止。一般地说,手和手指处于自由的和舒适的状态为最佳,因为只有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才能保持它们的弹性。所谓自由与舒适的状态,是指当手指松弛地落到琴键上时,手和手指的自然状态。
C演奏的均匀性有时甚至完全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笔者发现,有时学生断奏弹跳得不均匀不是手指本身技巧因素造成,而是一种心理负担造成。当学生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纯动作因素上练习时,他可能完全放弃对音乐组织方面的想象,甚至丢掉了音乐流动的特性。结果由于别扭使音乐听起来怎么都不对劲儿、不自然、不流畅,也不均匀。其实,经过练习,他们手上的问题已经的到了解决,但还背着那个包袱,总以为是手指技巧的问题。这时,扫除心理负担和障碍才能解决问题。那么,作为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肯定他们手指训练上的进步,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鼓励他们从音乐的表现出发去演奏。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