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30%的学生认为一只手分声部演奏连奏和跳奏有很大困难。声部演奏本来就是钢琴技巧的难点之一,何况声部的其一是断奏。演奏此类乐段首先不要紧张,分清声部,然后慢练每个声部,再合声部。
第三章 钢琴断奏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不同作品中的不同奏法
在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特征的音乐作品中,跳音的时值长短在演奏上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有的相对较长(半连跳),如巴罗克时期;有的相对较短,甚至是非常短(因不同特性的乐曲而异)。由于音乐作品特性不同的要求,产生出演奏技法不同的各种断奏法。如:手指断奏(活泼轻快,轻盈流畅);手腕断奏(明亮轻巧,晶莹剔透);肘部断奏(结实有力,挺拔干脆);大臂断奏(坚实强壮,浑厚洪亮)。虽然,断奏有多样的一面,但清脆、明亮、集中而富有弹性是断奏的基本特性。它最适合表现轻巧活泼、明朗欢快、诙谐戏谑的音乐特性。通过问卷调查,48%的学生太不注意不同乐曲的风格,所有的跳音都只按技巧处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要想演奏好一部钢琴作品,除了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之外,最大的难点就是要理解音乐,理解是正确演奏的前提。如果不能理解作品,包括作品的作者、作品的风格、作品的内在逻辑、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体现的追求,就不能演奏好作品。每个作品,由于它的作者及产生的时代环境,人们的欣赏习惯等的不同,也就因而显示出不同风格特色。有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有的则是浪漫主义的;有的是悲剧性的,有的则是喜剧性的;有的侧重于叙述,有的则侧重与抒情,有的是二者兼顾。
第一节 不同音乐风格及作家的不同演奏风格
被音乐评论称为“最杰出的技术大师和风格大师”的著名美国钢琴教授杰罗姆.洛温塔尔对风格是这样评述的: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这个曲子怎么弹最好听。对于“风格”,我们必须去学习,或者是学者告诉我们,应该是怎样的。但是检验一个作品的风格,主要是看对这个作品的思想内涵是否表达出来了[20]。每一位作曲家的创作都是和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自然的联系的,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同时又创造了那个时代的风格。
(一)巴罗克时期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欧洲艺术,崇尚富丽堂皇、精雕细琢。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具有宗教颂歌的特点,声音辉煌,效果宏大,曲式严谨细致对称,旋律上讲究华丽的雕琢和装饰。
巴赫作为巴罗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它的作品大部分是为古钢琴和风琴写的,如今却多在现代钢琴的键盘上演奏。古钢琴发出的声音很短促,有些像现代钢琴上的断奏,因此,有些人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时模仿古钢琴的音响,把有些音断奏,这是一种巴赫作品的演绎风格。但另一类人认为,我们不可能通过任何形式的触键使现代钢琴发出古钢琴的声音。
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那么它的本质意义就不仅限于对第一度创造的传达和再现,它还必须能够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21]。尽管音乐表演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按照乐谱原原本本地进行表演,就能够完成音乐表演的创造使命。如果作这样的理解,那不仅降低了音乐表演的价值,而且可能导致音乐表演这一创造性事业的取消。由于现代钢琴音响的效果与古钢琴的出入,加上版本众多,在巴赫作品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乐曲的处理是不同的,听很多名家演奏巴赫,处理上也各有千秋。哪些应该用断奏,哪些应该用连奏,要视时而定。例如,在巴赫《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中,幻想曲中间有一大段琶音的演奏,巴赫只写了一个二分音符的和弦,石叔诚认为古尔德弹的这个版本就特别好,和现在所有的版本都不同。这段琶音存在着各种演奏的可能性,例如可以一个八分音符全部连弹,也可以全部等量的跳音,还可以用低音模仿大提琴的拨弦等等,怎么都可以。由于巴罗克时期古钢琴力度变化很小,因此,通常靠奏法和装饰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从奏法上看,主要采用断奏和连奏进行对比。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家在乐谱上并没有标上明确的奏法,因此,对于奏法大致有两种基本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原则可作为参考:第一,音阶性(级进的音)的进行采用连奏。第二,三度以上音程的跳进用断奏。那么,我们在弹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时一定要小心处理各处断奏。
弹巴罗克时期的作品,要注意舞蹈节奏,像巴赫的《帕蒂塔》,要弹得活,像跳舞一样。跳音虽然断奏,但弹得不要太呆板[22]。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