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同音反复断奏,教师有否讲过此技巧问题?
答:回答进校后老师讲过的占9%;进校前后都没有教过21%(一年级学生占10%,二年级学生占8%,三四年级学生占3%);进校前后老师都教过的70%。
问:你认为非连奏与断奏是一样的吗?
答:进校前后认为都一样的有9%(一年级学生占4%,二年级学生占3%,三四年级学生占2%);进校前后都认为不一样的有63%;进校后认为不一样的有23%(一年级学生占9%,二年级学生占12%,三四年级学生占2%),其余的有5%。
问:你认为跳奏与断奏是一种说法吗?
答:认为是一种说法的有22%;认为不是一种说法的有78%。
问:你认为断奏都是演奏得干脆、有力或活泼轻快的吗?
答:进校前后都认为是的学生有45%(一年级学生占18%,二年级学生占17%,三年级学生占6%,四年级学生占4%);进校前后都认为不是的有31%;进校后认为不是的有18%。
问:教师分析过断奏的演奏与音乐风格的问题吗?
答:进校前后老师都有分析的学生占61%;进校前老师没有分析的学生占13%;从未听老师分析过的占26%(一年级占10%,二年级占8%,三四年级占6%)。
问:教师指出过你断奏的不良之处吗?
答:进校后老师指出的占9%,未指出过的4%;进校前后都有老师指出的87%。
问:你的老师做过各种断奏的示范吗?
答:进校前老师示范的占7%,反之是22%(一年级占9%,二年级占8%,三年纪占3%,四年级占2%);进校后老师做过示范的占54%;全没有的占15%(一年级占8%,二年级占5%,三四年级占2%)。
问:你对断奏的技巧和理论学习是来自于书本、教师、同学还是其他途径?
答:来自教师的有51% ,来自同学的有26% ,从未接受的有3%,从书本和其他途径获得的有12%。
断奏时出现过的问题,调查结果:
不知道乐谱中的跳音哪种该弹成下弹力断奏,哪种用反弹力断奏(65%)
和弦断奏触键时易出现“打、砸”琴的感觉 (57%)
弹奏中没有明确弹出 和半连跳的奏法区别,仅仅都是做断奏处理 (52%)
不注意不同乐曲的风格,所有的断奏都只按技巧处理 (48%)
手腕僵硬 (44%)
弹所有的跳音时都没踩踏板,认为跳音应弹得很干净 (39%)
弹久了跳音后小臂肌肉易紧张 (37%)
连续弹奏单音跳音时容易带音、漏音或力度不均 (36%)
连奏和跳奏不注意区分,连、跳混淆或不在意 (35%)
一只手同时演奏连奏和断奏两个声部有很大困难 (30%)
第二节 学生的问题所在
从上述问卷调查中我们对现阶段一些大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断奏掌握情况有了较全面得了解。从整体情况看,无论是断奏乐理知识的认识还是断奏技巧的训练,多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有所掌握。但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是18%的学生没写出哪怕一种断奏记号。在基本乐理知识还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教学的阻碍是可想而知的。还有极少数学生进校后接受的专业知识训练不及进校前的好。比如:进校前认为不一样,进校后却认为非连奏和断奏一样的有23%;同一种跳音记号的不同奏法,进校前老师教过进校后说没有教的占18%;学生进校前后都不知道断奏分类的22%;学生在进校后还不知道同音反复断奏演奏技巧的21%;学生进校后还认为断奏就是演奏得干脆、有力或活泼轻快的45%。
这些现状能反映学生的问题所在,值得我们对钢琴教学的现状反思。
第二章 部分教师对钢琴断奏教学的不足
钢琴的教法和其他课程的教法是相近的,都要遵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原则。只是钢琴教学偏重于实践,有它自身独特的方法[①]。上述问卷情况反映出学生问题时,也暴露出了部分教师在钢琴断奏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 部分教师未能因材施教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在钢琴断奏 的理论和技巧上都做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教授,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欣慰的。特别是学生在进校后,教师纠正了学生很多技巧和理论的错误。但我们也发现了个别教师在断奏教学这部分,对程度差参不齐的学生未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导致22%的学生至今连断奏的分类和基本演奏要领都不清楚;不同作家作品中断奏的处理方式不明确。有的教师只告诉学生该处断奏要怎样弹,而不分析告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