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的音乐以其高超的技巧和动人的旋律令人着迷。他晚年受宗教影响,音乐风格与中青年时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李斯特作为贝多芬的再传弟子,崇尚交响乐般的音响,因而,钢琴在他眼里是个交响乐队,使他可以在上面弹奏史诗般的宏伟的交响音乐,这与肖邦更注重歌唱性不同。为此,李斯特经常使用大量高难度的钢琴技巧来表现,这又使其钢琴作品带有很强的炫技性。断奏的技巧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发挥,在李斯特超级练习曲和其它一些作品中都能找到难度相当大的断奏段落。
(四)印象主义时期
印象派是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西方艺术流派。从绘画发端,以法国画家莫奈、马奈能为先锋代表。他们摆脱浪漫主义的艺术观,转而追求朦胧的光斑、模糊的影像。音乐中的印象派以德彪西、拉威尔为代表。他们的时代比肖邦、李斯特晚了半个世纪,音乐更趋柔和、细腻。音乐家也更注意追求音响色彩的变化和对客观景色印象的描写。因而德彪西的《月光》与贝多芬的《月光》差别甚远。印象派音乐强调和声、色彩,冲击了古典和浪漫派的传统和声体系。因此,在此之前旧有的钢琴技巧(清晰度、速度、力度等),在弹印象派音乐时也显得不够用了。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在弹印象派作品时可以手指技巧不好或乱踩踏板。笔者认为,弹他作品中的断奏时,更应该把踏板与断奏的结合控制好。很多时候,适当的踏板能够让旋律连接流畅、柔美,力度变化更有幅度,节奏更富于弹性,高潮更有气势,音响更为丰富,音色更加多变。弹印象派钢琴曲要求更多的音色变化、层次,手指指触要更敏感、细致,要更好的发挥踏板的作用,要求耳朵对手脚更好的控制,以达到印象派风格的意境。
由于印象派音乐的特殊要求,我们在弹奏这一时期的作品时时常要采用与以往不同的触键方式: “纤巧弹奏”(delicacy)[26]。纤巧弹奏并非只是轻奏。手指触键时尽可能减少“撞击力”,下键速度要慢些,这样更易于声音的延留和歌唱。这条简单的法则,可以保证弹奏者不致发生强力的击键,并可以使各音更加均匀。
根据风格统一的原则,弹奏印象派作品中的断奏时,我们不仅要依据以往的断奏原则,还要根据全曲整体的风格来调整音量和音色。比如,《德彪西前奏曲》之二——帆,曲中有很多的半连奏,我们不仅要弹准确音的时值,还应该弹得很纤巧,而不是很强硬的音色。跳音的触键也要柔和。这时断奏的要求,不仅起键要慢,指触也要柔和,尽量用肉垫部分去弹。当手离开琴键后,声音有些还被要求延留,仿佛传到很遥远的地方。断奏要弹得很飘逸,而并不是一味地有力、跳跃、干脆利落。
(五) 现代
这里所说的现代,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时期。现代严肃钢琴音乐在这个百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泛音奏法或密集音块。就连钢琴本身都被发掘成“预制钢琴”(预制钢琴Prepared Piano,也称加料钢琴),或被当作打击乐器演奏,钢琴的打击乐化,等等。我们可以想象,断奏的基本奏法应该也有很多新的改变。比如用“砸”的方法演奏和弦断奏;手腕僵硬的拍跳;断奏的节奏和乐谱中的记号也有可能与传统大相径庭;甚至用手掌、拳头、指甲盖演奏或者拨弦演奏断奏[27]……种种现代意义的音乐效果正是由于时代的不断前进、更新,现代人新的艺术和思想追求所带来的,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用传统的断奏方式去解释与规范断奏的演奏了[28]。而要更主动地分析作品、理解作曲家的意图,才能融会贯通。
小结: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与表演内涵上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是进行第二度创造的基础,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音乐,如果割裂其历史渊源,不可避免要丧失其社会和明确的音乐意义。对音乐作品的历史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再现,是对音乐的历史个性的尊重,同时也是使音乐获得明确的社会意义的可靠保证。那种完全不问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不顾作品特定历史风格的断奏技巧表演,不是对音乐作品的有意亵渎,也是对音乐历史无知的表现。
第二节 特殊要求的音乐曲目断奏的演奏要领
我们在演奏巴赫的很多作品时,虽然知道了哪种断奏要用哪种方式来演奏,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无论是用手指断奏还是手腕断奏,手腕这时都要处于较僵硬的状态。如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降B大调序曲与赋格(一册OP.21)。左手的弹法是断奏,手腕稍僵硬些,要从肘到手掌自上而下地摆到键上,照谱上音符弹一时值半即可[29]。《c小调赋格》全曲中同类的十六分音符音阶一般都处理成轻巧不连的,要用手指断奏,离键近。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